专题聚集

《河南日报-百年河大名人印记》张静吾:河南现代医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

作者:李骁晋 习宜豪   来自:2012-01-18《河南日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翠轩  

百年河大名人印记

(十三)

张静吾(1900—1998),河南巩义市人,学名张凝,著名医学教育家。在河南大学求学5年、执教18年,在河南医科大学执教40年,为河南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13年,张静吾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德文班,学习5年毕业。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反对北洋军阀政府推行的复古主义。1919年公费留学日本,攻读医学。在东京求学期间,他参加了中国留学生声援“五四”爱国运动的游行示威,愤怒声讨驻日公使章宗祥的卖国罪行。1920年回国到上海同济大学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1922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192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在德国留学期间,张静吾结识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政治思想上受到朱德的深刻影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张静吾担任北伐军第二军总指挥部医院副院长。

1931年到河北医学院任内科教授。1934年,张静吾受聘为河南大学教授、医学院院长。回到阔别16年的母校,张静吾以全副精力投入河南大学的建设工作。他首先将河大的附属医院进行扩充,使学生有了比较完备的实习场所。其次,他聘请医学教授,选送助教到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北平医学院进修,在河大医学院初步建起了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第三,他亲赴南京,向中英庚款委员会请准补助费15万元,购置了一批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并建起可容纳120张病床的病房楼。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静吾应聘为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并筹办同济大学临时伤兵医院,担任军政部第五重伤医院院长,支援抗日。同时,他还帮助母校河南大学承办了军政部第十一重伤医院。1940年初,张静吾受聘为贵州安顺军医学校(后来的“国防医学院”)内科主任教官兼附属医院代理院长,全力救治官兵,培养军医人才。

河南大学在流亡办校期间,张静吾应邀重回母校国立河南大学任教授、医学院院长。他和医学院的教师以辛勤的汗水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嵩县山区人民建立了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

抗战胜利后,河南大学迁回开封原址,张静吾教授第三次被聘任为医学院院长。1948年12月,河大校长姚从吾辞职,师生推举郝象吾、马非百、张静吾组成“三人小组”,以维持河大局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静吾任河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1950年,他受重托赴上海聘请教授数名,壮大了河南大学的师资队伍。1956年河南医学院迁至郑州,张静吾负责筹建新校舍。同年,他任医学院副院长。在工作中,他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从未消沉,仍著书立说。从1974年开始,他主要从事医学翻译及编辑工作,译有肝炎和神经科德文资料近百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