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大河报》环境与规划学院:亦阔大亦精深,亦传承亦创新

作者:记者 盛夏 实习生 何中生 文 记者 李康 摄影   来自:2013年05月28日 《大河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王宏宇  

阅读提示 | 河大新校区中,环境与规划学院(以下简称环规学院)办公楼具有很高辨识度。

楼顶两侧各有一个圆形穹顶,西侧是天文台,东侧是在建的天象馆。

走进一楼“虚拟地理环境实验室”,它所演示的种种模拟景观,宛如“三D”大片。实验室正前方是巨大凹陷状半球幕,画面播放时,观看者有极深代入感。

2009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此,观看了实验室研发的“郑开大道及两侧功能区规划景观模拟系统”,该系统对“郑汴一体化”发挥了决策支持和引导作用。

习近平看后,表示了赞许。

安坐屏幕前,如同坐在疾行的汽车上,道路两侧绿化带、服务区、立交街景、城市之门接连闪现,让人身临其境。

在这儿,可以惊喜地看到“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世博会中国馆的那一幅,有咱们学院老师参与创作”。环规学院副院长翟秋敏道。

不唯好看,由“虚拟地理环境室”等组成的“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实验室”,还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省部级及地方项目近20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7项。天文台,地球仪,古生物化石,遥感影像,这一系列元素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定义了环规院学科专业的坐标系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环规人的学术视野,“格物致知,慎思明辨”是环规人的治学追求。亦阔大亦精深,这正是河大环规学院的气质。

那份感情 “回家来我很高兴”

学院九十年历程中,几代地学人为其无私奉献,其中就有一对父子。

1931年5月,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许心武来河大任校长。他在职两年多,主持建造了古朴雄壮的大礼堂,当时河大在校学生500多人,他设计的大礼堂,可容纳3000人,显示了一位教育家的长远发展眼光。

他提出改建河大的全部方案,奠定了以南大门、大礼堂连线为中轴线,主建筑分布两侧的总体格局。他在任时,还筹建了土木工程系,延揽大批名师任教。

许心武有公子名许靖华,童年时随父亲在河大短暂生活。

作为国际著名地质学者、海洋学者和环境学者,他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院士称号,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地中海科学院院士等。

2004年,许靖华院士写信给时任总理温家宝,想回国从事“水环境方面研究”,温总理亲笔回信,给予支持,并感谢他的爱国之心。

河大关爱和书记恳切力邀,最终许靖华受聘河大,并担任“河南省环境与健康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阔别数十年后,许靖华重返河大环规学院工作。欢迎会场,他写了“回家来我很高兴”七个大字,表达心情。2010年起,许靖华开始在环规学院招收环境地理学专业博士生。

那份荣耀 三代地理学家人民大会堂同台领奖

如果说许氏父子与河大渊源充满戏剧性,环规学院三代地理学家人民大会堂同台领奖,则对学院“薪火相传”精神,作了最直观的传达。

2009年,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上,河大三代地理学家走上讲台共同领奖。这种场景,全国高校中非常少见。

三代人中,李润田曾担任河大校长,年近九十笔耕不辍。李小建年近六十,是李润田的学生。37岁的乔家君,是李小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李润田和李小建,获业界突出贡献奖。乔家君,获青年地理学家奖。

李小建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研究方向为“公司地理”。经济发展讲究区位,这门学科,国外有,国内无。李小建在国内拓荒,很受重视,他和香港专家联合作项目,还去了美国斯坦福、英国牛津等地做访问学者。李小建著作《经济地理学》,是“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即教育部推荐教材,在全国高校中普及率非常高。

那份“传奇” “拿北大的商调函来河大”

当国际化成为河大发展重要战略后,环规学院依然走在前列。

陈友民,河大本科,北大博士。1996年-1998年在中国农科院工作,之后在瑞典、德国、美国、奥地利、韩国工作十余年。

在德国,他担任麻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欧盟项目数据库管理负责人,“五千万欧元的欧盟项目,所有数据都从我这儿出。待遇很优厚,但我一直想回来。”陈友民道。

2010年,陈友民通过北大严格学术面试,拿到北大商调函,北大给其“固定职务、永久职位”。

河大也向他发出了邀请。“河大四年本科为我打下扎实底子,这份感情令我拿北大商调函来了河大。”陈友民道。

“从学术氛围、研究条件看,环规学院可和中科院部分院所媲美,对我的研究大有帮助。”陈友民道。

追求国际化的环规学院,还引进了付品德。他是学院87级地理科学专业,在美国获博士后,在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工作,还担任海外华人地理信息系统协会(CPGIS)主席。从2008年开始,每周一通过网上课堂,在美国远程授课。

追求国际化的环规学院,还将在国际教育上有大作为。

河大国际教育学院,即将与美国迈阿密大学深度合作,所设四个专业中,环境科学专业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都是环规学院的专业。环规学院学生,在河大就能实现上国际名校愿望了。

成就 专业排名最好时全国第八

环规学院,源自1923年中州大学地学系,首任系主任为著名地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冯景兰。

1950年,冯景兰与张伯声共同担任豫西地质矿产考察团地质顾问。他们在豫西辗转10多个县,最重要的发现是宝丰大营梁洼煤矿和巩义小关铝土矿,两个现代化工业新城平顶山与郑州上街因此诞生。

经数代地理人传承创新,环规学院已发展为以地理学为主体,涵盖地学、生态学、环境学、管理学及工学等领域综合性学院,实现了教师高职称、高学历,2010年,环规学院曾一次引进十位重点院所毕业博士,到学院任教。

九十岁的环规学院,历史长,专业强,专业排名一直全国十名左右,最好排名在全国第八,与“985”高校旗鼓相当。

从2009年开始,环规学院依托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打造了具有国际学术意义的“黄河学”创新平台。把中华文明发祥地黄河流域作为独特地域单元提出来,将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集成创新,这必将极大提升中原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正如环规学院院长秦耀辰所言:“学院追求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从内容和路径两方面突破,内容追求特色和品牌,路径就是传承和创新。”

答疑 自家孩子为啥也报这个专业? 看重的是专业前景

“我们学院老师的孩子,大都选择了环规学院,主要是看重专业发展前景。”翟秋敏道。

学院第一个“明星班”,“是八五级第一届国土班的32个学生,目前大多为各地国土局局长。全省国土、城建、环保及发改委等部门,都有地理系学生。”翟秋敏道。

从77级到现在,学院毕业生中有上百人已成博导,最年轻博导是93级阎俊华,他在中科院博士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工作,不到40岁就成了博导。

学院老专业吃香,地理信息科学等新专业同样大热。

地理信息专业,看似陌生,其实应用很广。“城市与国土规划、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信息化城市建设等众多领域都需要GIS技术支持,专业就业率达到97%,考研率50%左右。”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闫卫阳道。

九十岁老学院,桃李满天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