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大河报》欧亚国际学院:河南首家引进国外通识教育

作者:记者 何晖 通讯员 荣萍萍 文 记者 李康 摄影   来自:2013年06月26日 《大河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王宏宇  

核心提示| 比起河南大学的百年历史,欧亚国际学院很年轻。但就是这个刚刚6岁的“小欧亚”,却以其骄人的成绩成为众多学子眼中的“新贵”。其法宝有二:一是具有看世界的“第三只眼”;二是持有留美、留俄的“准签证”。

【谈印象】 母校给了我看世界的“第三只眼”

幸福来得很突然。

2010年3月4日,俄罗斯四所顶级美术和音乐院校到欧亚国际学院招生。原本很羞涩的马中原拿着自己的一幅油画和一幅素描作品突然站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外事办公室主任阿列克·康斯坦丁诺维奇的面前。几分钟后,他让这个极其挑剔的红发老人震惊了:现场作画,这孩子寥寥几笔就把一个人物勾勒得栩栩如生。于是,阿列克亲自为他开出了预录通知书。这一天,马中原入校刚刚半年,年仅18岁。

据欧亚国际学院院长宋战利博士介绍,列宾美院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世界四大美术学院之一,马中原目前在列宾美术学院建筑学系建筑设计专业本硕连读,“他所在的班级共7个人,马中原是唯一的中国留学生,成绩在全系排名前三。”

“是河大,给了我看世界的‘第三只眼’。”马中原从万里之外的圣彼得堡传回声音说。

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2007年建院,比起河大的百年历史,它显得很年轻。但负责教学的教务科长陈河山说:“我们把原版英文教材原汁原味移植到我们的教室,全程拷贝境外教学,而负责双语教学的全是河大清一色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优秀教授……”

【说观念】 海归派主讲“通识”课

“经济学不是赚钱,是生存的智慧。”说这话的,是朱红伟教授。从美国学习回校后,他一直担纲经济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国人熟知的《鱼我所欲也》就蕴含着经济学原理,鱼和熊掌的价值和取舍便是生存的智慧”。

“但这种取舍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则是典型的西方批判性思维……”接过话茬的,是欧亚学院另一位年轻的双语教授姬志闯,他主讲《批判性思维》。

生于1976年的姬志闯早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就被去美国考察通识教育课程的宋战利院长相中。“起初我不敢答应,因为在美国高校,凡是给本科生讲通识课的全是大师,只有那些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古通今博学多才的‘大家’,才有能力把最深奥最复杂的知识用最浅显最简单的方式让小孩子听得懂。”但忐忑过后,姬志闯最终愿意一试。

通识教育,又称博雅教育,是国外大学本科生不分文理不分专业都要修完的课程。通识教育更多的是教给学生一种逆思维方式,目的在于探究真知,培养学生独立人格,而不是谋生。

宋战利介绍说,欧亚学院引进的通识教育课程,遵循“引进、改造、融合、提高”的原则也有取舍,既使课程设置有国外大学的实质与理念,又能适合国内大学教育的实际。将通识教育引入本科阶段的全程教育是河南大学在全省的首创,而全国687所具有中外合作办学资格的高校中,推广通识教育课程的只有3家。

【讲教材】 400多页的原版课本会越读越薄

与国际接轨有两大标志:一是课程对接,二是学分互认。目前,欧亚学院开设有金融、电子商务、通信工程、土木建筑等4个专业。今年还要再增加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俄语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

在欧亚学院,在校生不分专业不分文理,前两年都必须接受所有通识教育课程。教材采用英文原版,涵盖文学、历史、数学、艺术、哲学、经济学、电影学等18至26门课程。而欧亚的教材,全部是顶尖的教材。

朱红伟讲授的英文版《经济学原理》在全美被80多所高校通用,“没有任何复杂的数学公式,图形和曲线也简化到了极致。撰写者N·格里高利·曼昆是享誉全美的经济学大家,担任过小布什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9岁就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国外的教材永远不告诉你答案,只跟你探讨思维方式,四五百页厚得吓人的书会越读越薄,到最后学生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就讲了俩字:供给、需求!”

“《批判性思维》也只讲俩字:取和舍。在经济学中弄懂了供给、需求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就能看懂经济万象和千变万化的世界。而批判性思维仅仅就几个步骤——拆开、分析、了解、判断、评估、取舍,最后自己给答案,不做盲从者。”两个看似很远的课程背后,很多东西其实是高度一致的,两位教授都很感慨。

【述教学】 融会贯通让学生“吃”进营养

在欧亚授课的双语教授,都是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年轻翘楚,他们治学态度严谨,教学方式新颖。

朱教授称,用外语表达母语文化、用母语传递外语理念并不轻松。如何选择既能准确再现原版案例的本意,又使国内习惯母语思维的学生们理解,对案例的再选择和情境的再建构成了挑战。他的发明是:大俗大雅——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方式把深刻的经济学道理表达出来。于是,《吕氏春秋》中的“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便成为他“中为洋用”的案例。而庄子《山木篇》艰涩难懂的“无用之用”的大道理,也可以用简单的“成本—收益”来解释。

在姬志闯教授看来,包括“中国式过马路”在内,都是哲学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思维方式,“跟道德没一毛钱关系,通识,传达的就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学科模式:不下结论,可以争论、论证;如果你先给出答案,你必须给出理由,拿出详细、充分的论证过程。在国外,即便小学生也不会轻信答案,他们会自己“找”。

在欧亚学院,每学期要召开3次学生座谈会,参会学生都是随机抽取。会上,他们对教学和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畅所欲言,教学和管理也随之做出调整。

【聊未来】 代代相传的应是一种“价值观”

欧亚的外语总课时是普通大学生公共英语课程的4倍,目的是使学生能尽快听得懂、说得出。宋战利说,培养人才,不仅仅是教会一门手艺,更要培养健全的、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心智,“培养全才、通才,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融会贯通到每一个学生,这是欧亚学院的终极追求”。

“通识教育的真谛恰恰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叩问理性,直达心灵。唯知识论在这里会大大弱化,而更注重学生的理性、通达、包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姬志闯以“中国式过马路”和“复旦投毒案”为例解读说:具备了“评估”方法和“取舍”能力,闯红灯就不会来得随意,投毒也不会变得随性,“残酷的背后必是思维的单一和价值观的短视”。

在朱红伟和姬志闯看来,凡人和圣人的差异在于价值观:舍鱼而取熊掌是经济学,舍生取义则是价值观——凡人“蝼蚁尚且贪生”,圣人则“毋宁死”。

在欧亚,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不出国的留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