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新华网》访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教育公平”再进政府工作报告 如何改善教育促民生

作者:商亮 王琦   来自:2015年03月07日 《新华网》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王宏宇  

2015年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 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做客新华会客厅。图为关爱和在访谈现场。新华网 李江 摄

【两会访谈】关爱和:“区域引领”是大学的责任

新华教育3月6日电(记者 商亮 王琦)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说到“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特别温暖人心。作为一名来自高等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 党委书记关爱和自然更关心《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利好消息。 3月6日,关爱和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他从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讲述了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作为一名河南高校的党委书记,对于改善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迫切愿望和殷殷期盼。

谈理解

《政府工作报告》展现教育领域三大“亮点” 消息提振人心

关爱和书记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及教育方面有三大亮点:第一个“亮点”,是总理在报告里宣布,经过努力,201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超过了4%。第二个“亮点”,是总理在报告中满怀深情地提出“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以及“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大国总理对教育在未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深远意义精辟地理解和概括。第三个“亮点”,是关注大学生就业 。去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是727万左右,今年总人数749万,是历年最高的一届。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我们国家通过将近20年的努力,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的高校毕业生,必然面临就业的挑战。大学生就业,目前主要渠道还是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因而总理在报告中呼唤的“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的局面出现,期望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谈就业

科技创新和创业相结合 提供了别样的就业思路

在承诺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总理还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教育投资。中国是教育大国,要打造教育强国,也应鼓励社会参与,提高供给效率。这既能补短板、惠民生,也有利于扩需求、促发展。把教育既作为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又看到千家万户大事后面的巨大消费空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李氏经济学的高瞻远瞩,在此可以管中窥豹。谈到大学生就业,在希望社会就业机会充分涌流的同时,关爱和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的老师,我们也会教育学生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搞好自己的就业规划,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包括到艰苦和基层单位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对大学选择可能是一次性的,但就业的选择可能是多次性的。第一份工作不一定就是你一生的工作,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第二次就业。所以先就业再选择,这应当是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就业的路径。大学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教会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地方。关爱和说,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学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同时也要鼓励他们走出校门之后自主创业。总理希望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应当主动融入到国家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里面。如信息网络、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如与互联网+ 行动计划有关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中,创造国家和个人的未来。这应该成为大学生选择的方向。

谈期待

希冀河南高校得到快速发展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强大动力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育人,关爱和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改革”更为关注,他身为河南高校的一名工作者,对自己所在地区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期盼。谈到河南的高校建设,他期望着河南高等教育可以在未来有更多的、更好的发展。他说道:“在河南省的高校一共129所,应该说数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在优质教育资源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河南目前进入全国前200名的学校有7所,在这种条件下怎么样来振兴区域教育,这是我们的责任。” “十二五”之后,国家进入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每个区域可以根据自己本区域各方面的条件来设计本区域的发展道路,所以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人才、科技以及创新能力的支撑无疑是这个地区发展最大的动力,缺乏这些支撑因素,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肯定是受很大影响的。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关爱和没有回避教育是河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短板。他指出,在河南工作的同志一直觉得责任很重大,因为我们要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让中原更出彩”和总理提出的“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把教育这个短板赶快补起来,使教育成为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谈道路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大学发力 同呼吸 共命运

河南大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中原大地同呼吸、共命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传承创新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关爱和对河南大学也有很大期待。关爱和说,对于河南大学的未来,我们提出了“国内一流、区域引领、中原风格”的发展道路。“国内一流”,这是国立河南大学时期我们曾经达到、恢复河南大学校名以来已经接近的办学目标,向先进看齐,争国家一流,应该是学校发展道路的必然延伸。“区域引领”,这是方向,也是责任。河南大学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国家独立、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及文明进步的引领,在今后民族复兴、中原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更应该发挥其对区域发展、文明进步的引领和在大学建设群体中的示范作用。河南人民给予河大很多关心、厚爱和支持,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对中原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原风格”,就是指在世界一体化的背景下的民族精神、世界眼光。中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现代大学精神与制度的建立,又须对世界有所学习借鉴。民族精神与世界眼光融合,应该成为河南大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目标追求,成为河南大学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的价值核心。

关爱和最后说,在创建高水平大学方面,尽管知道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将奋然前行。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不能没有中原的崛起;让中原更出彩,高等教育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