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大河报》推出我校系列报道引发关注

作者:史周宾 常 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生季来临之际,《大河报》推出“国之中 河之南”系列报道,分别以“一所有担当的大学——明德新民沃中原 百年风骨久弥新”、“一所有实力的大学——百年河大文脉“传灯” 大师气韵烛照今人”、“一所有开放眼光的大学——百年河大纳百川  四海桃李自成蹊”、“一所锐意进取的大学——百年河大:披坚执锐  敢为人先”为题,对我校的厚重历史、大学精神、办学实力、开放姿态、改革创新等进行了深入挖掘,凤凰网、网易网等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在校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系列文章的开篇以抗战期间流亡办学、全国院系调整、恢复校名为时间节点,展现了这所生于忧患、长于磨难的百年名校与国同担当、与民共命运的精神特质:1912年初创时,它为中原儿女在家门口打造了一个出国留学基地,功德无量;抗战时,它艰难传承中原教育事业的火种与希望;建国初期院系大调整,它忍辱负重,折枝为林;改革开放初期,它努力打造综合性大学,为河南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如今的河南大学,形成了“植根中原文化沃土、打造地区人才培养高地”的办学特色与传统,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融入河南发展、融入行业进步,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事业,始终不渝,助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无论风雨如何变幻,河大一直在大写着“担当”二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河大这所氤氲百年气度的大学在历史长河中大师云集、人才辈出。

系列文章的第二篇选取了我校在全国排名前列的文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以该学科在不同时期的领军人物为点,以学术传承为线,展现了这些学科的雄厚实力以及百年名校的深厚学养。正如记者在文中所说,一所大学是否有实力,大抵首先要衡量的便是——它延揽了多少大师,又造就了多少大师,点灯的人,又怎样把灯火传给别人。历史厚重不等于固步自封。任由风雨苍黄,一路前瞻开放,这一河大精神,早已浩荡生根,沛然成势。

系列文章的第三篇详细记录了河大的开放姿态。学校每年开展学生交流项目20多项,有300余名选派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研修学习;每年选派教师300多人次赴美国、英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世界顶级学者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常现身河南大学的讲台之上;河大的国际朋友圈阵容强大——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校际联合办学、互派师生、科研合作、课程引进等方面的合作协议……这里大师凤凰来栖、老师全球游学、学子振翅飞翔,请进来、走出去,是河大百年流淌的强大基因,亦是当下推进国际化的雄壮战略。百年河大,锐气常新。这得益于时代和中原厚土的慷慨滋养,也得益于河大的办学担当与兼济情怀。

系列文章的末篇聚焦河大秉承百年的品质——敢为人先,从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四个方面展示了我校锐意进取的精神。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并进行教学改革,实行学分制、本科生导师制、文理实验班、“明德计划”班、研究生双导师制等。此外,我校还在河南高校中第一个进行“三学期制”的有益尝试。文章合为时而著,科研当为民而作。英气勃发的河大教师队伍,正携一腔兼济情怀,用科研服务社会、服务区域发展,在植物逆境研究、特种功能材料、黄河中下游人地系统研究、宋史研究等领域频结硕果,中原发展研究院、河南现代物流研究院、河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也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该系列报道一经刊发,即受到了校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使河大精神和河大品质再度传扬。2012级文理实验班的丁亚民同学说:“作为百年校庆的见证者,我亲身感受到了河大厚重历史凝聚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同样,作为新百年的第一批学子,我看到了学校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活力。我们要抓住学校创建国家一流大学的机遇,努力汲取知识,锻炼能力,为河大光明前途的开创贡献力量,成为河大精神的传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