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弘扬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我校举行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揭幕仪式

作者: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gy




光河速走,斗转星移。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9月2日上午,我校在明伦校区小礼堂前隆重举行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揭幕仪式。

校党委书记关爱和、校长娄源功、副校长张宝明以及职能部处负责人、碑文作者郝象吾先生的儿子郝立人、部分师生代表等参加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王凌主持。

1937年12月,在日寇的侵袭下,河南大学被迫南迁,开始了为时八年的流亡办学历程。直到日寇投降后,河南大学才于1945年12月重返开封。复校伊始,时任校长姚从吾决定立碑纪念,遂嘱教务长郝象吾撰写碑文。郝象吾先生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首届毕业生,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并回母校任教,先后任农学院和理学院院长以及学校教务长。郝象吾先生不辱使命,撰成《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文》,刊登在1947年3月1日的国立河南大学校刊上。因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立碑之事未成。

八年间,河南大学师生与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磨难,一起迎来了胜利,更以坚韧顽强、敌前办学的业绩,擢升为国立大学。八年间,河南大学师生增加了对河南这片热土和人民的热爱,也赢得了河南人民的关爱,更获得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这是河大师生共同树立的一座丰碑。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河南大学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七十年来,战火锤炼中形成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已经熔铸成为河南大学的精神底色。纵然硝烟散去、时过境迁,河大人心中仍然燃烧着当年的烈火与热血。“今天,我们在校园里树起这座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主要是为了铭记河南大学八年流亡办学之历史,弘扬河大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之精神,追慕前辈先贤坚毅卓绝之气质,激励河大师生勤勉奋发之意志。”关爱和在仪式上表示。

历史不容忘却,未来仍需奋勉。关爱和在仪式上强调,当前,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河南大学已成为一所稳健成熟、知名度美誉度很高的大学,焕发着勃勃生机。但是,我们也很清醒地看到,高水平大学建设道远且长,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因此我们必须“勤勉奋发,含英咀华,由会通以至超胜”,以“国家一流、区域引领、中原风格”描述和引领河南大学的发展,继承弘扬抗战流亡办学精神和光荣传统,更好完成教书育人光荣使命,投身河南经济社会的火热事业,实现我们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

在今年暑期重走抗战流亡办学路途中,我校师生特意从信阳鸡公山、南阳镇平、洛阳潭头和南阳荆紫关带回了泥土。仪式上,关爱和、娄源功、王凌、张宝明一起为复校纪念碑培土。

“这不仅是河南大学植根中原沃土决心的体现,也是河南大学与河南人民心连心的写照。”娄源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仪式上,娄源功与郝象吾之子郝立人共同为纪念碑揭幕。同时,郝立人向学校捐赠了《郝象吾先生文集》。

仪式最后,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薛百川朗诵了碑文。“……学以明道,道以济生;观摩日新,厥业乃精;古贤西哲,有式有程;任重致远,实赖群英;投荒历险,时晦弥贞;剥尽而复,设施渐宏;学府林立,百家共鸣;孰为木铎,树我风声。”碑文中,河大学人身处逆境而坚信正义必胜,对国家民族前途的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让人动容。

据了解,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我校不仅组织师生重走抗战办学流亡路,调查河南流亡办学历史,而且组织党政干部在潭头镇举办纪念活动,祭奠潭头惨案中遇难的河大师生,并举行河大流亡办学旧址纪念馆开馆仪式。近日,学校在明伦校区、金明校区以及龙子湖校区各立一块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以志纪念,并告慰先贤,激励后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