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6月18日下午,来自我校15个单位的教职工合唱团齐聚大礼堂,吟唱难忘的岁月,演绎时代的激情,用合唱比赛的形式共同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事件。校长娄源功,常务副校长赵国祥,副校长刘先省、许绍康,校纪委书记雷霆,校工会主席朱恒宽,校长助理何喆,总会计师韩守富与2000余名师生代表共同观看了比赛。
现场:红色经典歌曲与校歌唱响大礼堂
岁月易逝,艰苦抗战的红色记忆不灭;歌声犹在,喷薄而出的民族气节永存。
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的15支代表队精神饱满,歌声嘹亮,整齐划一,各具特色。他们用饱含深情的歌声与倾注心血的编排,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献礼。
《在灿烂阳光下》《南泥湾》,深情吟唱出对新生活的礼赞;《黄水谣》《毕业歌》悲怆铿锵,怒吼的歌声饱含着对日寇铁蹄的控诉和悲愤;《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气势磅礴,表达了昂扬的斗志与抗敌的信心;轻松明快的《拥军花鼓》《游击队歌》《黄桥烧饼歌》节奏跳跃,生动活泼的旋律展现着军民的喜悦;《延安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倾注了河大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满腔热情;《河南大学校歌》尽情抒发着河大师生对母校的热爱。
舞台上各代表队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我校离退休职工合唱团和学生合唱团也献声高唱。他们喷薄而出的情感感染着全场师生,现场掌声雷动,红歌飘扬,群情豪迈,整个大礼堂沉浸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之中。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体育学院、淮河临床学院、校机关获得一等奖;历史文化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后勤集团总公司获得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馆、药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文学院获得三等奖;公共体育教研部、校医院等单位获得优秀奖;艺术学院获得特别贡献奖。与会领导分别为获奖单位颁奖。
幕后:为了准备比赛 各单位都是蛮拼的
该项活动由校党委宣传部与校工会主办、艺术学院承办,全校33支代表队、近3000名师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从前期筹备时的踊跃报名到排练过程中的认真刻苦,从预赛时的激烈竞争到决赛时的精益求精,各单位对活动都很重视。为了备战比赛,大家都蛮拼的。
临近期末,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但是老师们依然满腔热情投入到排练与比赛当中。白天时间紧张,大家就晚上排练;唱功较差,就请艺术学院的师生进行专业指导;各单位班子成员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极大地鼓舞了本单位教职工的热情。原副校长王发曾,文学院院长李伟昉,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霖,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穆春玲、书记王恒兵,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秦耀辰分别担任所在学院指挥、领唱、朗诵,他们富有激情的表演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老师刚从北京做完手术,就立马赶过来;还有老师腿受伤了,就坐在台下跟着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吕梦涵介绍道。“排练过程中老师们之间的凝聚力提高了,大大增强了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王恒兵如是说。来自艺术学院的崔高飞是负责指导商学院合唱队的“教练”,老师们勤学苦练的精神深深打动着他,“一遍又一遍的排练,老师们的勤奋努力令我感动。”
情怀:爱国与荣校 一样都不能少
本次比赛是我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之一,主题被确定为“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河大精神”,是河大人爱国荣校情怀的一次集中展示。
校长娄源功在致辞中说,穿越历史层叠的岁月,回顾取得抗战胜利的艰难历程,我们不能忘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不能忘记那些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更不能忘记抗战的悲壮惨烈和不屈抗争。
抗战期间,河南大学师生克服战争带来的种种困难,辗转播迁而弦歌不断,在颠沛流离的年代,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令人振奋的一页,用实际行动诠释和印证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河大精神。
《河南大学校歌》正是诞生于此时期。在那个血与火、知识与信仰交织的年代,校歌凝聚起师生弘扬学术传统、传承中华文明的信念,也见证了河南大学由省立升为国立的辉煌,真实反映了我校坚持流亡办学、开拓明德新民求索之路的光辉历程。
为了提高校歌在教职工中的传唱度,主办方确定校歌为每个代表队预赛时的必唱曲目。排演期间,校歌成为教职工中的“流行歌曲”,歌声不时响起在河大园的各个角落。在决赛接近尾声时,校领导走上舞台,全体人员起立,大家齐声高唱,“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校歌再一次响彻大礼堂,壮志与豪情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娄源功对比赛予以了充分肯定。他表示,本次活动契合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有关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艺术性,体现了我校师生的爱国荣校热情,反映了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交流与融合。此外,台上台下、礼堂内外的互动强化了比赛的效果,活动组织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