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河南日报》“每年国庆,我都要把五星红旗挂起来”

作者:本报记者 童浩麟 本报通讯员 刘 怡 陈 成   来自:2015年10月01日 《河南日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  王宏宇

□本报记者 童浩麟

本报通讯员 刘 怡 陈 成

9月30日,开封,一个小院落。阳光下,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鲜艳。

这是今年90岁高龄的她,第66次挂起这面国旗,“这面国旗一直跟着我,每年国庆,我都要把它拿出来挂上。”这面在1949年9月30日购买的国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个国庆日,始终固定不变地飘扬在这位老太太的家门口。

她是河南大学的“洋教授”,却也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她就是中国“十大功勋外教”、河南大学终身名誉教授吴雪莉。

初识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1925年,雪莉·伍德出生在美国南部的阿肯色州。1945年圣诞节的第二天,雪莉与中国留美学生黄元波举行了婚礼。1946年,这对夫妇回到了中国。从此,雪莉也有了伴随自己一生的中国名字——吴雪莉。

1957年,吴雪莉来到河南大学当了英文外教。1962年,吴雪莉的母亲——世界和平理事会委员道逊夫人在美国著名作家、记者斯特朗的引荐下,来到了开封与女儿一家团聚。几年后,道逊夫人长眠于这座底蕴深厚的古城。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吴雪莉依然扎根中国,舍不得离开这座古城,这所大学。

传播使者:从“洋外教”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红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吴雪莉同共和国一起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岁月。已经在中国“安居乐业”的她,多么希望自己能真正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197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吴雪莉顺利加入中国国籍,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圆了“中国梦”后的吴雪莉,为自己能够真正成为中国的一员而欣喜,她终于可以“向不了解情况的外国人介绍自己的国家”了。从1979年开始,每隔几年,吴雪莉都会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介绍、宣传中国。中国的历史文化、山川河流、高等教育……都在她具体而细微的讲述中一一呈现。

扎根中国:做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

吴雪莉共有6个孩子。1984年,丈夫去世后,她的子女先后移居美国。很多人奇怪,她为什么没随子女去美国安享晚年?吴雪莉说,自己就像一棵树扎下了根,已经习惯了这片土壤,离不开中国了。

岁月积淀出情感。几十年来,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学,吴雪莉还参政议政,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她多次当选并连任河南省政协委员。在任期间,她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能,为下岗工人寻求帮助,为教育事业奔波不止……

2014年,吴雪莉被授予中国“十大功勋外教”称号。今年,河南大学举办了“吴雪莉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传承先生严谨求实的教学精神。她说:“纽约不是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丈夫都在这里去世,我的事业、我的学生也在这里,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我的家就在这里。”

吴雪莉用自己的大半生,在河南,在开封这片土地上缔结了一段旷世情缘,种下了一颗中国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