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河大故事︱哥大教育学人凌冰

作者:王振存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河南大学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河南大学曾经创造了“中国大学的‘哥大’现象”。河南大学自1912年创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37年间,曾有凌冰、查良钊、邓萃英、张仲鲁、刘季洪等5位校长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有以冯友兰、冯景兰兄弟为代表的一大批留学哥大的学者曾在河南大学任教。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曾经做过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会首任会长、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同学会第二任会长,和胡适、陶行知、蒋梦麟是同学,做过南开学校大学部的第一任主任,周恩来总理的老师、南开大学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做过河南大学教育系教授、河南大学校长、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的凌冰先生,去领略他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

凌冰,字济东,又名庆藻,(1891-1993),河南固始郭陆滩樟柏岭人,十二岁中秀才,十三岁入私立南开学校,后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赴美留学,先后到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后到克拉克大学攻读博士,获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

凌冰先生照片及小传

少年凌冰

凌冰少年时,在家塾就读,聪颖好学,禀赋超群。11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等书籍,12岁就考中秀才。1912年秋,堂兄(国民政府众议院议员)凌子黄发现其大才可树,便说服凌冰父亲凌殿銮,介绍他到天津南开中学就读,接受进步思想和先进科学文化的熏陶,他视野开阔,经常和同学探讨时弊,认为“欲我中华强盛,必大力发展教育。”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1915年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赴美留学。

从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看,凌冰先生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留过学,且为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会核心成员。

凌冰先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时的照片

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凌冰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档案馆凌冰先生的档案资料显示:凌冰(Ling Ping)河南固始人,1916-191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学习,1917年6月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Pedagogy)。

凌冰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档案馆的档案信息

有研究指出,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学习期间,凌冰先生“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一个教育研究团体——中国教育研究会。该会于1915年底成立,首任会长是凌冰(1915-1916),次任会长是陶行知(1916-1917),第三任会长是张伯苓(1917-1918),初期有会员24人,其中有中国学生17人,关心中国教育的美国师生7人(其中一些人出生于中国,后返美学习)。”但需要更正的是,凌冰任会长的时间应该是1916-1917年。

1916-191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学习期间,凌冰先生担任第二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同学会会长,第一任会长是郭秉文先生,东南大学的创始人。同时期的同学有陶行知、蒋梦麟、胡适、孙科等,这些都是在当时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影响和改变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人。

1916-1917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学生照片(第一排最左侧胡适、右二孙科,第二排中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著名教育史学家孟禄教授,第三排右四陶行知、右三凌冰,第四排左二蒋梦麟。)

凌冰师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世界著名教育史学家孟禄、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克伯屈等,他们都曾来中国讲学,是影响当时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的人,他们的思想在中国、美国乃至全世界依然产生着重要影响。《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在华演讲录》《旧教育与新教育的差异——孟禄在华演讲录》《中国最需要何种教育原则——克伯屈在华演讲录》对他们在华的演讲、活动及影响等有专门记载和论述。尤其是杜威、孟禄到中国演讲时凌冰多次担任翻译。

凌冰是早期儿童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留美归国的教育心理学博士,“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凌冰编著的《儿童学概论》(世界丛书之一),这已经是一部颇为系统的儿童学理论著作了。”但他在出版《儿童学概论》一书之后,便再也没有撰写过类似著作,甚至在数年之后,由学致仕,退出了学术领域。归国后曾先后在南高师与南开大学暑期学校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

凌冰先生的《儿童学概论》

克拉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凌冰

凌冰先生1917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美国儿童研究运动领导者霍尔教授,1919年毕业,博士论文题目是《公立学校和战争》(“Public Schools and the War”)所示。凌冰先生1918年在克拉克大学期间,在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低能和遗传》的论文。

凌冰先生的博士论文封面

凌冰先生1918年在克拉克大学求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为南开大学创始人的凌冰

1919年秋被聘回国,南开学校内开设大学班,凌冰任南开学校大学部首任主任(相当于第一任教务长)(1921年更名为“私立南开大学”)兼儿童心理学教授,时任校长张伯苓。凌冰还动员一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到南开大学部任教,一定意义上说,凌冰是南开大学真正的创始人。

1919年南开大学开学暨南开大学成立纪念(后排左起第1位周恩来。第二排左起第8位卢木斋、第9位黎元洪、第10位严范孙、第11位范源濂、第12位张伯苓、第13位凌冰、第14位凌冰夫人司徒如坤教授、第15位美籍教授卢易斯女士。)

张伯苓在美国考察教育的时候就邀请凌冰回国后到南开任教。凌冰获得博士学位后,便回国到了南开。那时正值南开大学初创的艰难时期。南开大学自1919创立到1937年是私立性质,学校经费主要靠私人或企业的捐赠。凌冰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南开大学的教育方针与办学目标,凭着满腔热血和坚定的教育救国信念,顶着筹资建校等巨大压力。先后找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交通总银行、美国罗氏基金会等43个国内外团体及知名人士的捐款,使南开大学度过艰难时期。他还坚持亲自授课,讲授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并以讲义为基础出版《儿童学概论》(1921),由此成为儿童运动在中国的传播者,其编写的《儿童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他曾先后在南高师与南开大学暑期学校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1920,1922)。

凌冰作为教务长,积极为南开大学物色优秀的教师人才。在他的影响和感染下,姜立夫、杨石先、张克忠一大批留学回国的学者们相继来到南开大学任教。他们和凌冰一起创立了一些学院和研究所,开办出版了《经济周刊》等中英文刊物,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梁启超、陶行知、胡适等许多一流学者到南开讲学。

作为河南大学校长的凌冰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7年6月开始筹设“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徐谦、顾孟余、薛笃弼、凌勉之、李静禅等5人为筹委会筹备委员。1927年7月,以中州大学为基础,将河南公立政法专门学校和河南省立农林学校并入,正式成立了国立开封中山大学(依全国排序又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因国拨经费无着落,省政府决定将国立开封中山大学改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1927年12月,河南省政府委任第二集团军教育处长凌冰先生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校长。凌冰先生与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过的杨亮功先生、查良钊先生、邓萃英先生等同时期在教育系任教,在教学中,凌冰先生强调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他注重学术研究自由,鼓励学生组织参加各种课外团体。1928年4月,凌冰先生辞职。

走上政治、外交生涯的凌冰

1928年6月,凌冰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委员、教育厅厅长,走上了政治、外交生涯。

从大学校长到外交行政,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在出任古巴公使期间,爱国将领吉鸿昌被剥夺兵权后,环游世界进行考察,来到古巴,在使馆内二人促膝交谈。凌冰痛恨时弊,为教育救国壮志未酬叹息不已。吉鸿昌后来说:“吾远渡重洋,得与凌大使会晤,畅谈多次,殊觉欣慰。”凌冰与吉鸿昌在使馆的留影,至今还陈列在天津吉鸿昌纪念馆里。

1938年凌冰先生与孙科在重庆时的照片(从左至右:孙科、孙科夫人蓝妮、外籍不明、凌冰)

隐退留居美国的凌冰

政治生涯遇挫后,1945年凌冰携全家赴美,定居纽约,终日闭门谢客,过着隐居生活。凌冰居留美国后给家中来信说:“余此生不能成良相,愿后辈成良医也。”让儿子凌国干和两个女儿凌国芬、凌国芳均攻读医学。后来,兄妹三人都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1985年,河南大学时任校长李润田访美期间,曾专程赴纽约拜访了凌冰先生。凌冰先生激动万分,高兴得泪流满面。93岁高龄的凌冰先生在谈到其办学经验时,用了八个字“尊重教员,爱护教员”。这和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的“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含义和主旨相同,也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

1993年9月,凌冰在美纽约城西123街501号的一家公寓里逝世,享年102岁。

以凌冰先生为代表的河大学人前瞻开放的办学治校和育人思想,奠定了河南大学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学校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名师云集、大家辈出,在中部内陆地区打造了一个国际化教育高地,以致在流亡办学的过程中,于1942年被升格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的重要原因。

今年,恰逢母校河南大学创办110周年,让我们以这种方式深切缅怀100多年来,为河南大学创立、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辈们,同时激励后学继承创新、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史晓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