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提到花道美学,许多人脑内浮现的关键词仍是“上层艺术”和“源自日本”。然而事实是,早在我国宋代,插花艺术就已深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流行的审美实践。陆游有《插花》一诗云:“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今年病止酒,虚负菊花时。”花与酒在宋代能够相提并论,可见插花作为一种生活装饰品,已经广泛出现在不同阶层的家庭中。在此之前,虽然也有插花艺术,但一般只流行于宫廷与贵族家庭,或表现....
三十而立,三十而已。最近不论是热门综艺还是热播剧,都引发了社会对于三十岁女性力量的广泛讨论。三十岁是女性人生的分水岭,仿佛一过了三十岁,就要时刻准备着为生活乘风破浪。三十岁对女性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也思考了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三十岁仅仅是我科研梦的开始。我家姊妹4个,作为家里的老大,我在初中毕业后就考入了中师,以求尽快就业减轻家里负担。尽管如此,上大学依然是深藏在我心里的梦想。在中师的第二年,...
走抑或停,自古人人皆须面对。庄子择停,曳尾于涂,游于天地万物间;文天祥择走,手托民族,肩扛国家。吾以为走与停,无关对与错,得人生价值方为关键所在。北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阴云密布,柳絮风起,西湖孤山之上,一野腊梅之中,头戴方巾,身着白布袍,他与怀中仙鹤同温同息。不求室家,不愿功名富贵,恬淡好古的和靖先生端坐岭上,抬头望向变幻莫测的白云,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即便不趋名利,即便无妻无子,即....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从黄河浮桥跨过,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怒吼着,气势磅礴……我专门下车,想近距离看看这母亲河,我们中原的大河,狂风怒卷,惊涛拍岸,正与我此时激动澎湃的心情相映衬!离开黄河,驶过古城门,城门古香古色,我就进入了八朝古都———开封,这里有我的大学,我的河南大学。经过铁塔景区,龙亭湖,伴着朝阳,我抵达了河大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典雅端庄又富有深厚文化气息的南校门....
在细雨飘渺的沙湖道上,一位行人穿着蓑衣,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缓缓前行。微冷的春风中,他吟出了那句千古绝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出自《定风波》,作者正是宋代历史上的大文豪苏轼。苏轼年少成名,名动汴京。然而北宋元丰三年,一场“乌台诗案”让苏轼走到了人生的转折点。苏轼在黄州迫于生计,便在城东开垦了自己的一块坡地,并自号为东坡居士。在与现实的纠缠中,苏轼获得了人生的超脱与平....
出彩河南,嵩岳巍峨,九曲绵延。创共和新岁,预留欧美;神州鼎足,荟萃英贤。沐雨乘风,花开五叶,大地生金起紫烟。新时代,喜阳光巨树,挺立峰巅。杏坛何以挥鞭。惟明德新民至善传。看梁园弦诵,芬芳桃李;潭头恒学,血染旗幡。勤奋耕耘,绿城开拓,不破楼兰誓不还。大风起,为中华圆梦,奋谱鸿篇。(作者系我校原中文系1981届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