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已经慢慢长大,而那个时期的场景也消散在了历史的舞台,属于那一时期的记忆也仅是零星存于他们脑海。我是九零后,我所经历九十年代初期,电对于农村来说只不过是灯泡的一束光而已,当然三家五户之中也会有一两台黑白电视机。那时最值得怀念的莫过于饭点的闲谈,正对着大路的一户人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几棵大槐树的庞大树冠搭起一座天然的凉棚,各家都自觉把饭菜端出来,围在一起东聊西侃,其中小孩的逗趣是每天必不可少的....
一阙《越人歌》自春秋穿越过来,在楚地飘荡。青翰舟中,越地女子初遇鄂君,心旌轻飏。唯有打桨而歌,寄情于水,水推不断是真思。前年八月上汴京,风陵渡口遇河大,相得忘机,故作此篇。———小记明伦街85号,你好。关于爱,我想和你谈一谈。你现在所看到的这些文字,他们是不安的,也是不安分的,他们曾小心翼翼而又坚定的告诉我,他们想要让你见到,于是我开始动笔,为你写下我对爱最稚嫩的体验。我怕语言唐突,不敢肆意剖白....
当弦月还没有泛出晕黄的轮廓当星星与灯一同闪烁———当寒风吹拂 群木纷纷落当明天向我翩跹走近的那一刻我想为河大唱一首甜美的歌可是词曲迟迟没有着落———我应该唱些什么唱斜风细雨遍洒东辰路还是铁塔湖畔 流水飞花舞是唱尚学楼头西月裁云留得清辉处处还是贡院径深素鹤飞鸣 青雀翩翩舞———是唱文荫万亩常令青衿回顾还是唱琢玉送月归途梦入芙蓉浦是唱博雅少年着白衣伴落红灯下读书还是记忆深处焚膏继咎的先生那明德新民 止....
张良庙,当年医学院从汉中去宝鸡时曾在此留宿秦岭,联结着我深刻的早年记忆。因父母两地分居,小时候,每年暑假我都要跟着母亲坐火车从四川去河北看望父亲。于是,翻越秦岭,也就成了看望父亲的必然选择。那时的铁路运输既无动车,更无高铁,甚至连内燃机车都未出现,全是烧煤的蒸汽机车。两天火车下来,人如同煤矿里出来一般,浑身上下到处都是黑煤灰。当时,对坐火车的感受除了又脏又热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过秦岭。每次过秦....
2018年10月28日,金明校区办公楼二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屏幕上播放着“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成立二十周年纪录片。伴随着铿锵激越的旋律,那些似曾相识的画面、人物展现在眼前,让我倍感亲切和振奋。她折射出二十年看似平淡而又极不平凡的创业历程,彰显着一代代学者的学术精神、乐业敬业文化以及精诚合作、追求卓越的情怀和品质;在这里融入了开拓者的思想和孤独,洒下了奋斗者的汗水和苦涩,凝聚了前行者的....
【古韵新咏】夫大学者,上承煌煌历史之积淀,下启漫漫征程之未来,是为文化使命之所托,民族精魂之所系。吾校河南大学,处汴京之故地,依黄河之九曲;乃华中数所名校之源头,河南高等教育之先驱。忆思当年,求学河大;徜徉校园,风景如画;观雨竹林,听涛松下;人文遗迹,应接不暇;指点山河,意气勃发。巍峨南大门,四角展翅,双翼舞动,历久弥新,典雅沉静;雄伟大礼堂,青砖灰瓦,古老厚重,飞檐斗阁,气势恢宏。又有东十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