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两位国家杰青做客“X+医学”午茶会

作者:邹雪艳 摄影:吕炤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3月25日,2023年第03/04期河南大学“X+医学”学科交叉午茶会(X+Medicine Interdisciplinary Biweekly Seminar, HENU.简称“X+MIBS”)在药学院2楼报告厅并期举行。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多尺度晶体材料研究中心主任薛冬峰教授应邀作题为“材料体系的多尺度与多自由度:一个与医药、疾病、食品等密切关联的应用基础研究”的主题报告,国家杰青、深圳大学任腾讯冠名特聘教授李霄鹏教授应邀作题为“多重配位超分子自组装及生物医学应用”的报告。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国勇教授、学报编辑部张敬来教授、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王华教授、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丁涛教授、基础医学院黄永伟教授受邀作为与谈嘉宾。报告会由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邹雪艳教授主持。

薛冬峰教授从食盐溶解与结晶纯化、人体草酸钙等结石生长抑制有机分子等切入报告主题,介绍了原位光谱跟踪尿素水溶液成核动力学,阐述了材料制备体系中的多尺度过程以及团簇介尺度动态演变机制。基于溶液/熔体中材料表界面介尺度化学键合思想,提出了材料结晶生长的化学键合机制,给出了晶体快速生长的团簇键合策略。在水系锌||镍电池-60oC低温抗冻耐碱添加剂研究方面,介绍了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支春义教授科研团队(双方团队的这系列研究获得深圳和香港两地科技项目重点支持),基于氢键诱导的团簇介尺度结构,解决了第二代离子电池电解液防冻、电极腐蚀、减少枝晶生长等难题。仿照自然界中最广泛的体系——胶体,采用原位电化学和化学共沉淀耦合反应,构建了基于变价金属离子水系团簇介尺度结构,并将其用于电化学储能的高活性高离子利用率电极材料新体系探索。报告还针对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中的晶格、电荷、轨道、缺陷等自由度作了初步介绍。

在传统的配位键自组装中,有机配体的角度和金属的配位取向是两个最重要的设计参数。李霄鹏教授以超分子大环为例,阐述了120o两臂有机配体和直线配位取向的金属组装,由于有机配体的柔韧性导致了大环混合物的生成,而并非遵循设计生成单一六元环。在传统配位键自组装强调角度和方向性的基础上,李教授团队发展了以高配位点密度为导向的多重配位键自组装策略,利用多臂配体引入多重配位作用,实现高配位点密度,高效地构建了一系列同轴六元环,即Kandinsky环,并把此策略推广至三维多面体和螺旋聚合物的构筑。基于结构精准可控的配位超分子和超分子聚合物,李教授团队进一步探索了其在细胞跨膜通道、DNA包裹、量子点选择性封装等方面的应用,实现了传统配位超分子结构所不具备的功能特性。

薛教授和李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精彩纷呈,引来在座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并纷纷提问。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王华教授、张生教授,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丁涛教授,基础医学院黄永伟教授,数学与统计学院王波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张表副教授,材料学院钟永副教授等就介尺度表征手段、化学拓扑学、尿素对蛋白质变性机理、材料进入细胞驱动力、细胞/细菌抗菌选择性、一维二维质谱等问题与两位主讲嘉宾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来自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数学与统计学院、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一附属医院、材料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报告会。

据悉,薛冬峰、李霄鹏原籍均是河南,薛冬峰系河南大学93届杰出校友,两位国家杰青具有深厚的家乡情怀,对河南大学化学、化工、材料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与帮助。

薛冬峰,国家杰青,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多尺度晶体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深圳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科研讲席教授,致力于新型晶体材料与储能技术研究。西澳大利亚大学Gledden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新材料学部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与团队合作,学术成果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二等奖、IUPAC&NMS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新材料及制备杰出奖等奖项。担任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晶体专委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委会副主任,兼任英国皇家化学会CrystEngComm副主编,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Rare Earths等期刊编委。

李霄鹏,国家杰青。200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2008年于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在阿克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起,先后在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和南佛罗里达大学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终身);2020年加入深圳大学任腾讯冠名特聘教授。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质谱仪器研制、大分子结构表征技术开发、超分子化学,在Science、Nature、Nature Chem.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2019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设立的以1987年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命名的Cram Lehn Pedersen超分子化学奖。此外,还获得美国Cottrell学者奖(2015年),中美华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青年教授奖(2017年),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学术讲座奖(2021年),珠江团队领军人才(2022年),并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7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