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河南大学“西园研史”首届唐宋史青年学者论坛(讲习班)举办

作者:​曹璐璐 王煜皓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为更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培养青年学者,形成良好的对话与讨论机制,繁荣学术,提高唐宋史研究水平,7月7日—13日,由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宋史研究会、河南大学主办,河南大学研究生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宋文化研究院承办的“河南大学‘西园研史’首届唐宋史青年学者论坛(讲习班)”在我校明伦校区博雅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30多位青年教师、博士后、高年级博士生相聚一堂,共同研讨,接受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的授课与指导。

7月8上午,开幕式举行。开幕式由河南省特聘教授、我校历史文化学院耿元骊教授主持。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包伟民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杜文玉教授、我校人事处处长张礼刚教授、《史学月刊》主编苗书梅教授、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百陆等出席开幕式,北京大学吴同博士作为青年学者代表发言。他们表示,学术事业发展离不开年青学者的贡献,培养好青年学者是学术界的共同任务,河南大学主动为培养青年学者而举办论坛是对学术事业的重要贡献。他们指出,河南大学历史悠久,历史学科特色突出,特别是宋史研究蔚为重镇,正在逐渐加强唐史研究,在河南大学举办唐宋史青年学者论坛恰逢其时。

7月8日—12日,为论坛(讲习班)集中授课时间。期间主办方围绕多个议题,安排了授课、研讨、讨论与对话三个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包伟民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杜文玉教授、南京大学张学锋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李鸿宾教授、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高级项目经理王宏甦老师、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李华瑞教授分别相关内容进行授课。此外,论坛还安排了三场“讨论与对话”,设立“唐宋史学科前沿进展”、“海外唐宋史研究”,“历史书写与材料发掘”三个议题,邀请西北大学李军教授,西北师范大学何玉红教授,河南省讲座教授、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研究所王瑞来研究员,河南大学特聘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陈怀宇教授,武汉大学魏斌教授,复旦大学仇鹿鸣教授等进行授课。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唐宋史研究的海内外前沿成果,与授课专家一起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见解,获益匪浅。

闭幕式于12日下午举行,闭幕式由祁琛云主持。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李华瑞教授、我校人事处处长张礼刚教授、《史学月刊》主编苗书梅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祁琛云、历史文化学院耿元骊教授等为参会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随后,邓小南教授、李华瑞教授发表讲话,他们充分肯定本次讲习班的形式和成效,对河南大学“西园研史”唐宋史青年学者论坛(讲习班)的未来表示期待,同时表达了对青年一代学者们的希冀,希望中国的唐宋史学科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也希望河南大学中国史学科能取得更好的学术成绩。湖南大学谢一峰、河南大学朱旭亮、西南财经大学宋晓希作为青年学者代表发表感言,他们感谢河南大学举办这样一场纯粹学术的高强度“魔鬼训练”,有幸参加,收获巨大,今后一定会为中国学术事业特别是唐宋史研究事业继续努力奋斗。随后,唐宋史青年学者论坛(讲习班)班主任耿元骊教授简短致辞,他对诸位专家冒着酷暑前来授课表示感谢,也对全体学员全程认真学习,专心研讨表示赞赏,对学校、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对付出辛劳的会务组成员表达诚挚问候,希望青年一代学者能继续深入研究,在建立中国风格的“唐宋史研究”事业上做出贡献。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祁琛云表示,学院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办好论坛,并作为一项长远的事业坚持下去。希望继续得到学术界的支持,也希望学术界更多关心河南大学史学研究工作。

在热烈的掌声中,河南大学“西园研史”首届唐宋史青年学者论坛(讲习班)圆满落幕。据悉,首届论坛招收36名正式学员,另有30余位特邀学员和旁听学员。论坛严格要求班风班纪,要求学员事先阅读和反复思考相关资料,每人都对其他学员论文进行了深入阅读,每人撰写了至少1万字的评议,最多的评议字数近3万字。同时举行了两次现场“论文评议”,选取了16篇论文进行了深入研讨。每篇文章均设有三名评议人,论坛(研习班)注意让学员走出舒适区,走出自己的狭小研究主题,学员们以建设性、学术性的批评方式展开了热烈讨论,共同参与,彼此驳难,撞击思想火花,真正取得了学术上的共同进步,成为论坛(研习班)的一大亮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