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学校“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要求,生命科学学院油菜研究团队联合河南省农科院针对嵩县具体情况,加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指导贫困群众推广种植油菜优良品种,配合嵩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今年在嵩县城关镇跨湖大桥、叠翠山推广油菜种植,建立了跨湖大桥油菜观光种植区、叠翠山花木+油菜观光种植区、环陆浑水库生态种植区。通过发挥油菜的观赏、菜用、油用等多功能性,推进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2019-2020年度,我校王道杰课题组联合河南省农科院油菜研究团队提供了3个优良品种和技术指导,在城关镇种植开油1802号、开油1804号、丰油10号三个油菜品种共5000余亩,三个品种茎杆粗壮,弹性好,抗倒能力强,结荚稠密,且开花有早有晚,花期有长有短,成熟有先有后,搭配非常合理,极具观赏性又有产量效益,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油菜不仅是传统的油料作物,同时还可作为蔬用、饲料、能源、蜜源、绿肥作物和旅游景观作物进行开发利用,十分契合我国当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嵩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介绍说,3、4月份油菜花开季节,跨湖大桥、叠翠山等油菜种植区成了花的海洋,粉红的桃花、樱花和金黄的油菜交相辉映,春风环绕花香扑鼻,引来了大量县城居民观赏游玩。通过油菜种植不但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休闲游乐场所,同时和种植其他作物相比,不施化肥农药,促进了陆浑水库的生态治理建设。经过现场抽检测产,长势好的油菜田块亩产可达268多公斤,经济效益可观。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王道杰课题组在油菜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油菜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抗逆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抗旱节水栽培技术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抗逆基因克隆及调控网络构建等方面进展喜人。他们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4项,审定新品种2个。育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开油1028”和“开油1208”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2015年育成 “开油1518”和“豫合油1583”两个杂交油菜新品种,经过3年的河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在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已于2019年12月报请农业农村部审核新品种登记;2018年育成“开油1802”和“开油1804”两个杂交油菜新品种,连续2年分别在国家黄淮流域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和河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2020年继续扩大范围,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春油菜区示范种植,有望于2020年度获得新品种权和新品种登记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