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月28日上午,学校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友兰学堂北楼102会议室召开筑峰学科年度考核暨建设经验交流会,擂响实干的“战鼓”,激昂奋进的“号角”,鼓舞全校上下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务实进取,全力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作出河大贡献。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会议。大会由副校长张礼刚主持。

筑峰学科主要负责人汇报
会上,学科建设处处长赵俊伟就学校加快推进高峰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作了详细汇报,各筑峰学科主要负责人对本学科2024年度建设目标达成度、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逐一汇报。生物学学科主要负责人王刚介绍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省自然科学奖获奖情况;化学学科主要负责人陈永明重点汇报了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和学校作为第一通讯单位在《Nature》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突破;地理学学科主要负责人刘彦随分享了地理与工程学部成立、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及院士引进情况等进展;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主要负责人武新军总结了在国家级人才自主培养、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及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方面的建设成果;教育学学科主要负责人王萍汇报了全国模范教师获评以及在教育部研究基地及省级教学成果奖方面取得的成绩;中国史学科主要负责人祁琛云介绍了国社科重大项目获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及学科影响力排名上的突破。

校长张锁江院士讲话
校长张锁江对筑峰学科建设取得的进展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此次会议展现了各学科同心争创一流的良好精神风貌,大家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凝练、全面检视,在总结收获、交流经验的同时正视不足和差距。就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他分享了三点思考。一是增强危机意识,转变发展理念。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锚定战略目标,转压力为动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和韧劲,加快实现学科建设提质进位。二是聚焦关键指标,打造高峰学科。要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和学科评估的关键节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关键指标,对标对表,深入思考谋划,将“三个一切”“七个根本性转变”办学新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产出原创性标志性成果,突出质量和贡献,在知行并进中开创发展新局面。三是整合学科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要深化学部制改革,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资源,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学科群,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优势,以更加务实有效的具体举措推动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助力百年名校振兴。

校党委书记季波讲话
校党委书记季波在讲话中强调,推进学科发展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全局观念,切实提高执行力。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以“华山一条路”的决心打造高峰学科。加快实现学科建设提质进位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河南大学的殷切嘱托和任务要求,是一亿河南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殷切期盼,是全校所有学科和全体教职工生的共同责任。全校上下没有退路,艰难困苦,唯有破釜沉舟,勇毅前行。二是以“一群人干一件大事”的合力推进高峰学科突破。要构建以贡献为导向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活力,形成所有学科“一个目标,一个思路,一个口径,一个方向”的发展格局,群策群力,合力攻坚。三是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担当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要发扬红旗渠精神,让“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思想深入人心,针对短板不足,挂图作战,走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高峰学科建设之路。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成就、相互鼓掌、协同发展,全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部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认真听取汇报内容,就筑峰学科年度建设成效进行现场考评,并围绕如何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凝练学科特色优势、打造高峰学科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