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我校中国史学科王震中、徐莹两位教授在《光明日报》同版刊发理论文章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3月30日,我校中国史学科王震中教授和徐莹教授在《光明日报》第11版分别刊发《黄帝名号的由来》《帛书<黄帝四经>的文德思想》两篇理论文章。

王震中教授在《黄帝名号的由来》一文中认为,关于黄帝名号,从文献看,有“黄帝”“轩辕”“有熊”,从族徽的视角看,有“天”“天黾”“天兽”等。在“天”“天黾”“天兽”之中,“天”是共同的;在“黄帝”“轩辕”“有熊”之中,“黄帝”是共同的。从这两个方面的共同性出发,对于黄帝族而言,“天”是总名,“天黾”和“天兽”可以包括在“天”之下,这与春秋战国以来“黄帝”是总名,“轩辕氏”与“有熊氏”是其别名一样。与此相关联,春秋战国时期在华夏民族融合加深的情况下,“黄帝”一名既可与“皇天”“皇天上帝”“天帝”想通,亦为华夏文明的人文初祖,还成为春秋战国华夏民族的共同标识。

徐莹教授在《帛书<黄帝四经>的文德思想》一文中认为,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领域里,文德一般指儒家的礼乐教化,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王道政治。与此不同的是,以帛书《黄帝四经》为代表的黄老道家提出过一种天道主义的文德思想,主张君主治国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效法天道之文德,去养育和教化民众。具体而言,帛书的文德之治,在以“年度”为循环单位的政策法令上,是君主效法“春夏为德”的自然规律,在春夏时节以各种惠政鼓励民众努力耕作。基于老子等原始道家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论,帛书的文德思想与儒家的重德和法家的重刑均有所不同,特别强调用刑杀与文德进行配合,从中显示出其王道主义的思想基调。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思想文化大报,其中《光明日报·理论版》是发表前言学术观点的重要阵地。

文章链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3/30/nbs.D110000gmrb_11.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