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会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
6月11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十四五”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在明伦校区小礼堂举行。
报告会第一阶段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桓占伟主持。他介绍了本次出席的专家组成员、河南大学代表及项目首席专家。随后,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君健,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分别致辞。孙君健指出,中心具有深厚的基础,“十四五”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是深化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苗长虹表示,中心重大项目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黄河学学科建设。
报告会第二阶段由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小建主持。项目首席专家方燕明研究员围绕“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项目进行汇报,他指出项目选题价值在于深化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过程研究。随后,他从空间范围、时间范围、研究对象及项目涉及的区域文化等角度介绍了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并从材料涉及时间长、数量大等方面指出研究难点,中原考古文化如何吸收周边诸文化因素等几个问题指出项目研究的创新点,他认为该项目研究将会为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作出应有贡献。
项目首席专家程民生教授委托田志光教授围绕“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气候变迁与农业文明演进”项目汇报总体情况。他从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介绍项目的选题价值,指出探讨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气候变迁对农业文明的影响,对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接着,他从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辽宋金夏时期、元明清时期、总论几个部分介绍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随后,他指出该项目的难点在于先秦时期的历史信息的获取受到很大限制等;创新之处则在于本课题采用多角度多视角融合的方式来探究气候变迁对农业文明的影响以及农业文明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生态发展路径等。
项目首席专家胡全章教授就“黄河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与民族精神”项目汇报总体情况。他指出该课题的选题意义在于弘扬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本课题立足中国文学学科,运用交叉学科理论方法,围绕中国文学中关于黄河的生态书写及黄河精神,发掘元典性、代表性、经典性的黄河故事。他认为本课题难点在于对黄河生态文学展开系统研究及系统论述黄河生态思想与黄河精神发展的轨迹。最后,他从学术思想创新、学术观点创新、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几个角度阐述该课题的创新之处,并介绍了本课题的思路方法和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项目首席专家王成新教授就“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时空演进与发展模式”项目汇报总体情况。他指出项目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道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他从成果形式、研究提纲及方法、研究工作计划、和工作机制等方面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最后他指出项目可能的创新点以及存在的重难点,并对待协商解决的问题提出课题组建议。
项目首席专家赵建吉教授就“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项目汇报总体情况。他指出项目的选题价值在于城市群是现代化建设的引领、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他从理论、实证和对策三方面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框架与研究目标,并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他认为项目研究创新在于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动力机制的研究等。
专家评议阶段,专家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袁广阔,宁夏大学人文与民族学部部长、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杜建录,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赵维国,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分别进行了评议,并从不同学科角度提出建议。
会议最后,苗长虹教授对本次报告会进行了总结,对长期关心和支持基地发展的校内外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基地“十四五”重大项目五个课题组通过此次开题研讨会,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研究计划,认真梳理、充分吸收专家们的这些具有启发性、建设性的意见,尽快启动科学研究工作;按照要求,按期完成科研任务,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中心将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定期跟进,通过多项措施保障和推动基地各重大项目的有条不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