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以及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文平教授等前来材料学院访问,并与我校副校长傅声雷共同出席了学院学科战略发展研讨会。学院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代表以及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学院院长杜祖亮主持。
杜祖亮对两位校长百忙中抽时间莅院指导以及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多年来对河南大学材料学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从现状和基础、定位与方向、目标和差距以及思路和方案四个方面作了详细汇报。杜祖亮表示,材料学院定位于“实验室—工程中心—学院”三位一体的新型研究型学院,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实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双轮驱动战略。人才培养始终是学院的核心工作,学院通过“人才培养—团队组建—平台建设”的高度统一,实现“高端人才—高端成果—特色方向”的统一。育人最重要的是创新环境治理,实验室形成了“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协作奋进,追求卓越”的“特功”创新文化。在科学研究方面,力争在新型显示、清洁能源、生物医疗、智能传感等方向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新一代显示技术与材料研究高地。
学院学术带头人白锋教授、程纲教授、赵勇教授、蔡国发教授和姚晰教授就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工作目标分别作了汇报。
胡文平对材料学院的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团队昂扬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氛围给予了高度赞扬,对学院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和规划给予了高度肯定。他特别指出,材料学院发展目标规划明确、工作路径清晰、团队协作顺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未来一定会取得突破性发展。他提出了坚持“四个面向”的建议,希望学院继承优良教学传统、发扬学科特色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合作、激发青年人才潜能、形成学科发展合力,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学科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他指出,材料学院要把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民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针对国家的需求锚定目标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清晰化,将问题压力转变为自我驱动的内动力,材料学院的“材”发挥作用才能成为“料”。最后,胡文平鼓励双方在人员访学交流、科研合作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加强合作,携手共进。
张希院士深情地回顾了以实验室/学院奠基人朱自强先生为纽带,河南大学与吉林大学几代学人数十年来的深厚友谊和良好合作,以及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互相支撑的发展历程。张希院士表示,朱自强先生是河南大学材料学科、信息学科的奠基人也是吉林大学杰出校友,在艰苦的岁月里来到河南支持学校建设,很高兴看到由朱先生奠基的河南大学材料学科的接续奋斗,他分享了朱自强先生、邹广田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历程,他们积极乐观、无私奉献对年轻学者产生的深远影响。张希院士对实验室/学院“国家四青”等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对学院发展目标和规划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院锚定目标、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张希院士指出,学院在“国家四青”培育方面已有了好的基础,广大青年老师还要继续保持从事科学研究的初心,在未来漫长的科研路上坚守自己的梦想。针对材料学科建设,他提出了几点建议,并表示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加强问题导向的学科交叉研究,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更要紧跟前沿、凝练特色、凝聚学科发展方向,以破釜沉舟之势积极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模式。最后,张希表示希望未来要进一步强化河南大学与吉林大学的合作与交流。
傅声雷发表总结讲话。他表示,两位校长的建设性意见体现出对河南大学材料学科的关爱和支持,是材料学院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根本任务,材料学科是学校重点扶持发展的学科之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有着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材料学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培育方面是学校的一面旗帜。他指出,材料学科未来发展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学院要更加积极地迎接挑战,引育结合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打造自身特色,既要“仰望星空”更加关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也要“脚踏实地”主动对接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傅声雷强调,学院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全力以赴,进一步谋划好学科发展路径,力争实现国家级人才、国家级成果和国家级平台的全面突破,打造国家高层次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的培育中心,创建以“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科学研究重镇,和以“新型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的技术研创高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