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让抗洪精神成为鼓舞人民的巨大力量

作者:赵雪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7月16日以来,河南遭遇持续特大暴雨,多地汛情严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视线。截至28日12时,据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统计,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150个县(市、区)1602个乡镇1366.43万人受灾,因灾遇难73人。河南卫辉城区8万余名被洪水围困群众已安全转移,并已得到妥善安置。

这是一场来势汹汹的大考,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战役。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其中,要进一步发扬包括“抗洪精神”在内的“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在这场与特大洪灾的殊死搏斗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坚忍不拔、可歌可泣的抗洪壮歌,彰显了催人奋进、涤荡心灵的抗洪精神。

历史关头,更能考验一个国家的意志。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启动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增援预案,连夜调派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等7省驰援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决策、指挥、行动有条不紊,防汛、抗洪、减灾秩序井然,以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奋力抗击暴雨洪魔;广大党员干部靠前指挥、身先士卒,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汛抗洪一线,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全国高校紧急行动,开通临时困难补助通道支援受灾学生;河南教育系统师生干部坚守一线,奔赴校园进行抗洪救灾行动……

危急时刻,更能砥砺一个民族的精神。受灾群众临危不惧、不等不靠,积极开展各种自救和互救行动;人民子弟兵不辞辛劳,连日来高强度救援,累到在大雨中睡着,成为稳定民心、攻坚克难的“抗洪长堤”;志愿者们闻“汛”而动、逆水而行,火速集结在防汛救灾一线,用青春担当抚平风浪,为守卫家园构筑起一道道“青春堤坝”;蓝天救援队员徒手扒开砖石,从坍塌房屋废墟中救出被困一天一夜的三个月大婴儿,孩子的一声啼哭让人禁不住满眼含泪;郑州市民手挽手“组团”过马路,喊着齐声号子;郑州东站,从上海展演归来的学生管乐团滞留站内,孩子们就地演奏起《我和我的祖国》和《歌唱祖国》,为被困旅客加油打气……在抗洪救灾的大后方,社会各界心系灾区,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与灾区人民和衷共济、共渡难关,成为受灾群众的“坚强后盾”。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历史会永远记住1998年9月15日。这一天,汹涌的长江水缓缓退去。经彼一役,我们不但战胜了特大洪水,也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着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前进。

时光如同江水滚滚而逝,融入民族血脉中的抗洪精神,却愈发厚重、历久弥新。20多年过去,此次在抗洪实践中所彰显的伟大精神,便是九八抗洪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传承下来了,发展便是永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河南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4次到我省视察,多次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为我们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2021年1月21日,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安排。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实现河南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全力推进的伟大事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和践行伟大抗洪精神,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燃烧得十分光明耀眼”,筑起战胜洪水的铜墙铁壁,坚决打赢抗洪救灾这场硬仗。我们要以伟大抗洪精神为动力,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始终保持为民政治本色,用一个个勇争一流叠加为全省奋勇争先,用一个个竞相出彩汇聚成全省绚丽多彩。我们要把抗洪精神体现在自觉行动上,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性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南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开创河南发展的美好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