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英雄山;银杏树,幸福树;勿忘树下母亲的叮嘱,路上走过我们的队伍……”
大型民族歌剧《银杏树下》首演
5月16日晚,致敬大别山精神的大型民族歌剧《银杏树下》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这标志着河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场”河南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正式启动。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代省长王凯、省政协主席刘伟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观看演出。
演出前后,王国生、王凯、刘伟等省领导接见了新县红军家属和《银杏树下》主创、演职人员。王国生说,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指出,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今天我们通过观看演出,共同回顾了大别山波澜壮阔的革命史,重温了党和人民血肉相连、患难与共的奋斗史,更加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更加自觉扛牢实现“两个更好”的责任担当。他强调,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资源、讲活党史故事,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
民族歌剧《银杏树下》是河南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舞台艺术创作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
《银杏树下》取材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真实历史事件,以红二十五军长征为主线,以尘封已久的四张欠条为主要情节,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几个重要阶段,讲述了红军家属洪姑和红二十五军五个“娃娃兵”之间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故事,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老区人民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信心,深刻诠释了大别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穆为民、江凌、曲孝丽、陈兆明、赵素萍、乔新江、戴柏华、何金平、武国定、刘玉江、费东斌、李英杰、高体健一同观看了演出。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
环境与规划学院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大别山站)依托于河南大学,也是首个依托于河南省建设的国家级野外台站。大别山站通过生态学与地理学的交叉融合,借助野外控制实验和卫星/无人机遥感-地面调查的“天-空-地”立体化观测的技术优势,围绕区域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环境效应,开展区域监测、定位观测、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和社会服务,为加强森林生态学及其交叉学科建设,实现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优化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跨区域联合解决国家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技服务。大别山站的建设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批复”精神;可以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解决该区域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以及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生态安全的科学基础,可在“碳中和”重大国家战略中作出重要贡献。大别山站将聚焦于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我国生态学创新发展的学术高地、创新科技成果的示范基地、国内外合作的热点实习基地以及国家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大别山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2019年11月27日,河南大学思政课品牌活动“红色中原”之“大别山精神”进课堂活动于综合楼117教室举办。活动特邀信阳市社科联调研员、副研究员刘向阳担任主讲嘉宾。会上,刘向阳以大别山重要的战略位置为切入点,讲述了大别山的革命历史及历史定位。他运用大量实例具体分析了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强调大别山精神的重要性,号召同学们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宝贵财富和光荣传统。任东景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本次课程立足于大别山二十八年的革命历史,引申了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与启示,同学们要深入学习红色历史,牢记大别山精神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大别山精神”进课堂活动旨在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引导青年学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接好时代“接力棒”,真正扛起一代人的使命担当。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临床医学院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机结合,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有温度、有实效的活动。
伟大斗争孕育了伟大精神,大别山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贡献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大别山精神。5月9日下午,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谢纳泽以“弘扬大别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题,给学院全体辅导员和学生代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要传承革命精神,肩负医生的历史使命,把党课宣讲的学习成效转化为具体行动,为开启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贡献力量,为医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临床医学院结合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先后开展了“文明校园行•和谐新风尚”文明出行活动、“一份用心•守护一份健康”义诊、“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等活动。在“文明校园行•和谐新风尚”文明出行活动中,志愿者们积极引导师生有序停车,将曾宪梓楼周边随意停放的电动车、自行车摆放到指定停车区域;在“一份用心•守护一份健康”义诊活动中,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如何预防春季过敏及呼吸道疾病等知识,倡导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在“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中,急救培训班成员们为双楼村的青少年们普及急救知识,传递健康理念和自我主动健康意识,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
师生们谈观剧感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宣传部工作安排,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织带领音乐学院等单位百余名师生代表,赴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观看民族歌剧《银杏树下》,以此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致敬大别山精神。演出现场,大别山儿女的感人故事,好听、好看、感人,剧场气氛热烈,观众反映强烈、掌声不断。河大师生们纷纷表示,《银杏树下》催人泪下,是一场震撼心灵和精神洗礼的视听盛宴。
“银杏绿,银杏黄,银杏树下故事长。”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明钦表示,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伟大社会革命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红色精神汇聚成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其中包括“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2019年9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民族歌剧《银杏树下》通过讲述红二十五军“娃娃兵”和大别山的红色故事,表达了对先烈们革命英雄主义的无尽讴歌和礼赞,展现出让山河屏息天地动容的大别山精神。大别山,英雄山;银杏树,幸福树……一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一部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建党百年之际,大别山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应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时代要求,大力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音乐学院教师姬群说,歌剧中朴实而普通的人民群众用生命的代价坚定支持共产党、人民军队对国民党、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的故事,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情,表现了党和人民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血肉情感。可歌可泣,感天动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观看了《银杏树下》这部满满正能量的红色歌剧,从中受到很大激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要学习当年根据地老区人民坚定听党话、坚决跟党走的决心和意志,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信念、团结奋斗,让大别山的精神成为我们追求崇高理想和精神的永恒动力,让大别山革命精神代代传扬!
音乐学院教师司岩说,这部歌剧从土地改革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几个重要阶段讲述洪姑和红二十五军五个娃娃兵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从洪姑养育了五个娃娃兵,到革命故事的不断推进,再到核桃,惠兰等人的牺牲,最后到革命的胜利,诠释了“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夺江山,夺得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想艺术就是这样,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艺术家们结合声、光、电、服、化、道将历史震撼还原。这部剧深深地感动了我,它深刻地教导了我如何更好地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使我明晰了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责任是什么!让我懂得每一位中国人都该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助力我们的伟大祖国!
“用音乐素材讲好党史故事,是初心更是使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贝贝说,民歌歌剧《银杏树下》中,艺术家们凭借扎实的唱功、真挚的情感,如泣如诉地讲述了发生在大别山感天动地的故事。我有幸随学院师生一同见证了该剧的精彩上演。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比起其它听众和观众,我们在音乐中学习党史、感受党史有着更多更强烈的共鸣。对于我们来说,这激励着我,要把更多的激情、热情投入到音乐教育事业当中,用音乐讲好党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曹晨旭说,古老的银杏树从郁郁葱葱的绿,到璀璨夺目的金黄,这是收获的季节,是人生的喜悦,是上一段旅程的结束,也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始……全剧以倒叙的方式展开,一张尘封已久的欠条拉开了对往事的追忆。剧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洪姑的五个“伢子”一个个英勇就义时的英雄场景,革命的胜利总是要伴随着烈士的牺牲,洪姑那句“儿啊儿,活着跟定共产党,死了埋进大别山娘身旁,等天暖啦,银杏树下唠家常……”十分催人泪下。我们应向革命路上奋斗过的先辈们致敬,向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致敬!
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马铭婧说,洪姑饰演者王庆爽领衔的直击心灵的唱与表演,让我们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先辈肃然起敬。“不忘初心”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继往开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念和精神的永恒动力。这是一棵信仰之树、英雄之树、奋斗之树、幸福之树。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一部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这是一场泪水与掌声交织的演出,一次思想深刻的洗礼。演出结束时,屏幕上不停地滚动播放成千上万的英雄烈士名单,催人泪下。
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杨腾说,剧中洪姑和红二十五军五个娃娃兵,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故事,表现了党和人民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血肉情感。而洪姑“以儿换儿”,为保证红军儿子性命安全,牺牲了自己的新生骨肉,演员将这种失去儿子锥心刺骨的切肤之痛和顾全革命大局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演得丝丝入扣,直击心灵,观众无不动容。向为了人民幸福而英勇捐躯的英雄先烈们,致敬!
看完大型民族歌剧《银杏树下》,校党委宣传部教师赵雪深有感触。她说,《银杏树下》通过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天动地的情感、直抵内心的音乐,唱响了一曲慷慨激昂的英雄壮歌,而这其中蕴含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别山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银杏树下》是浪漫的,通过对银杏树四季变化的细致刻画,展示出秋、冬、春、夏的精神意境;《银杏树下》是写实的,通过对离、悲、欢、合的情感勾勒,写出了青史流芳的爱与痛、舍与得。新时代,这棵寓意着“信仰之树、英雄之树、奋斗之树、幸福之树”的银杏树必将枝叶葳蕤,其中所蕴含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必将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