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重大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作者: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8月22日上午,由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吕世荣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重大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办。会议由我校人文社科研究院和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我校哲学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所共同承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丰子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原院长郝立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副总编孙麾研究员,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新生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唐正东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贵教授,郑州大学原党委书记、河南省哲学学会会长郑永扣教授,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宝明教授,河南省社科规划办主任刘辉,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展龙教授,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姬志闯教授以及项目组成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我校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展龙教授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张宝明致辞。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以及河南大学哲学学科的基本情况,对与会的评议专家表示感谢和欢迎,并诚恳地期望各位专家对吕世荣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出建议,帮助项目组完成这一非常有价值的课题。

刘辉代表河南省社科规划办向吕世荣教授及其课题组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关心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吕世荣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重大问题研究”,从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来看,其研究成果必将在回答时代重大问题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彰显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当代价值。他希望吕教授及其课题组坚持正确方向,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团结协作,弘扬优良学风,努力推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对推动河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郑州大学原党委书记、河南省哲学学会会长郑永扣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吕世荣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深耕多年,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重大问题研究”研究阵容强大,研究内容具有基础性、现实性和前瞻性。同时,他为课题的研究提出了3条建议:一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要体现逻辑的力量;二是,在重大问题研究方面要反映时代变迁;三是,在社会发展出路探索上要能够提供战略导向。

开题报告由我校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姬志闯教授主持。

项目首席专家吕世荣教授从总体问题、研究框架、研究思路、重点难点四个方面报告了项目情况。吕世荣表示,本课题的总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面对当代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时的生命力问题,即在回答时代重大问题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凸显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当代价值。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7个方面:准确地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容及精神实质,当代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把握和提升,构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形态,探讨资本主义新变化与走出资本主义的可能与条件问题,探讨中国道路的生成和发展逻辑及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及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发展问题,以及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课题由导言和5个子课题构成,其中,导言部分从总体上概述这一课题的问题域及研究这一问题的立场观点、原则和方法,5个子课题分别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及其建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马克思关于非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设想与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与“技术社会”批判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视域下的当代社会文化矛盾及其出路。吕世荣教授表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以文本为依据,重在揭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以问题为线索展开研究,既包括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理论问题和中国当代的现实问题、理论问题,也包括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挑战,以及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质疑和曲解。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当代价值。本课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三个:一是准确地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二是当代重大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提升;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重大问题之间的关系问题。

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怀玉教授、苏州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杨思基教授分别就自己所主持的子课题做了补充发言。子课题一的负责人刘怀玉教授表示,该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揭示经典马克思主义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中差异性及连续性,将其突显在当代面临的理论和现实中重大问题中,进而阐明其与各种社会发展理论的区别,提出建构马克思主义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些思想,澄清不同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误解和质疑。子课题二的负责人杨思基教授表示,该子课题的研究中要梳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思想,探讨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及进一步引起的问题,揭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和根源。澄清各种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资本主义新变化过程中的运用和深化。

在专家评议环节,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丰子义教授对课题组前期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并认为课题研究中应继续对思路、内容等进行完善,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建议。他表示,在该课题的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界定和当代重大问题的提炼很重要,要在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社会重大问题和用重大问题研究丰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在每一个重大问题的研究中,不应当停留在一般性考察和阐述,而是应突出现实针对性,重点关注中国当代重大问题。同时,他认为,目前一总四分的研究思路是可以的,但总论要讲什么,分论讲哪些,需要继续思考。他的建议是,总论框架不要设计得太大,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过程的梳理应尽量简练;要从当代重大问题的解决、同其他理论的比较、各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中国的发展道路等几个方面,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现代价值。分论部分,可以再进一步提炼、思考和完善,比如,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评价问题、发展规律和道路问题、全球化问题、现代性问题、文明问题、意识形态或文化问题之中,都包含着值得研究的当代重大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原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郝立新教授首先对吕世荣教授课题组表示了祝贺,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基本理论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理论重大问题与现实重大问题之间的关系、传统理论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几个重要的关系进行深入地思考,对于“过去”“当代”和“未来”等关键词的理解和表述应当尽量周延。同时,在基本理论及其方法论内涵和特征的概括中,可以从它们内部的层次和逻辑方面进行深化,应体现出批判性向度、建构性向度和包含政治、经济等在内的总体性向度。他还认为,在课题中关于当代社会重大问题的把握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副总编孙麾研究员在发言中表示,本课题视野开阔,设计严谨,同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社会需要比较迫切。他认为,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要尽量兼顾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既要在对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理论总结、中国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贡献等方面有所体现,又要放在世界普遍交往和世界历史进程之中考察中国的发展。另外,中国发展经验如何体现于现代性的建构,超越西方的现代性思想,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新生教授对于课题研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能够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对当代重大问题作出解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他认为该课题组阵容强大,对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结项充满期待。对于课题研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期望。他希望课题组在研究中能够对如何对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话语和社会历史理论的话语进行更深入地思考,认为列宁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对思考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建议可以对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一些关注。同时,他提醒课题组,研究中要注意子课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注意讨论问题的思路和逻辑。

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哲学系唐正东教授从研究的主要内容准确涵盖子课题、课题团队实力强大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肯定。他建议,在子课题二、四、五的研究中,可以加入对当代资本主义无法面对人类命运的大问题、无法面对内部的阶级和阶层分化、无法面对劳动及经济关系的转型、无法面对生态和气候等危机、无法面对经济的整体衰退等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在子课题三的研究中,可以深入研究中国目前正在推进的各项重大举措,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文化领域的共享等,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进行沟通,直面中国当代的实践创举、理论创新和观念创新。

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贵教授发言中建议课题研究中要深挖基础理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的当代意义,批判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本课题的研究中可以选择性地开展一些适度的社会调查,加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相关论述的关注。此外,他还对课题成果的产出、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等提出了建议。

学术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周宏教授从文化的内容性构成、当代中国发展所处的文化场域与构成、当今中国发展的文化制约、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等4个方面,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制约和文化推动问题进行了阐述。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陈胜云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陈培永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成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院孙亮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周可副教授分别以“习近平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疫情之下深思马克思主义自由论的当代建构”“考察社会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及其当代效应”“精神政治学与后期资本主义的批判”“恩格斯与‘卡夫丁峡谷’跨越论”为主题,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

吕世荣进行了总结和致谢,感谢专家组和与会专家对课题的中肯评价和建设性的建议,表示将在充分吸收专家组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高质量完成项目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