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中药学术共同体学术交流会议(第二期)举行

作者:​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2020年7月13日下午,由河南大学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与河南省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共同发起的中药学术共同体(Academic Communit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学术交流会议在线上举行。会议由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主任康文艺教授主持。

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刘晖、刘慧莹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李炳印3名在读研究生分享了第一期学术交流会议的学习经验与心得。第一次会议的举办,扩大了中药学术共同体的国内影响力。

本次会议有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澳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30余所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河南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郑州师范学院和河南省科学院等10余所省内高校的教师与研究生参加,最高在线人数达200余人。

本次会议邀请了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副所长、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与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毅教授;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堡学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客座教授(2017),2016、2017和2019年3次入选Clarivate Analytics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农业领域)萧建波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浙江大学王毅教授以“基于显微成像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为主题展开,以目前中药药效的研究进展与挑战为背景,采用显微成像的高内涵筛选技术,围绕关键病理环节,建立多层次药效分析方法,能够更清晰、更快速、更准确地分析出中药药效物质。王毅教授具体讲解了采用基于斑马鱼成像的中药药效物质高内涵筛选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和验证通脉养心丸和制首乌中的活性成分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王毅结合现有的基础,对未来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中药药效智能化筛选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可能的科学解决方案。

王毅所讲述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新方法汇集了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寻找复杂中药体系药效组分的有效方法,会议室内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讨论。

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萧建波教授以“Stability of natural polyphenols”为主题展开报告。在报告中萧教授介绍了天然产物研究的进展与机遇。他以在细胞实验中发现的现象为导向,对槲皮素、木犀草素等为代表的多酚类成分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具体包括结构-稳定性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新产物的形成机制、细胞中的多酚的代谢过程、以及细胞内的代谢物是如何产生的等方面。萧教授的报告阐述了一个学者如何从微小的现象入手,设置一个系统、科学和逻辑性的实验,形成一个原创性工作的过程。他的科学研究理念和成果引起了会议室内的共鸣,会议室内的专家与之开展了讨论,并在讨论中寻找到合作契机。

两位教授的精彩报告后,来自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名专家与研究生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中药学术共同体经过两期的学术交流,已在国内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组织者们再次将会议主旨聚焦,形成了“面向未来(传播学术前沿,承载未来之星),高点定位(彰显学术水平,人品素质)”的会议宗旨,并通过中药学术共同体聚集国内外中药学领域科学家与青年才俊,传播新知识、构建新理念、开拓新思路、搭建科学合作平台,推动中原地区中药学学科的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