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评审组长、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永扣讲话
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负责人、校党委副书记张宝明汇报中心建设情况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先省致辞
专家组一行实地考察中心建设情况
8月10日上午,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申报评审会在历史文化学院三楼报告厅举行。受河南省教育厅委托,由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永扣为评审组长、河南省教育厅社科处副处长刘书伟、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尹全海、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阳光组成的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考评专家组莅校指导。我校党委副书记、基地负责人张宝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先省出席评审会,人文社科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的专家代表参加评审会。会议由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孔令刚主持。
刘先省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河南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学术积淀,尤其在人文社科方面形成了底蕴扎实深厚、学风朴实严谨的鲜明特色。历史文化学院科研基础良好,在学科平台、师资团队、科研成果等方面成就显著,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就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而言,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团队齐整,学术成果突出,前期积累丰厚,完全具备申报省级科研平台的基础和条件。张宝明教授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负责人,个人学术成就斐然。我校有决心在省教育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郑永扣代表专家组讲话。他指出,河南大学是国内历史学研究的重镇,多年来一直在史学界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河大历史系开河南省历史学教学、研究的先河,为我国历史学科教学和研究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依托河南大学和历史文化学院,前期的准备十分充分,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好。
“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宝明从基地的“基本情况”“科研成果”“研究方向”“发展规划”等四个方面,向专家组汇报了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他指出,从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转型状态,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引发出新的学术思考,只要转型未完成,我们的思考就没有终结,所以转型问题应该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考量,在河南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目前中心研究人员共主持在研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重大招标项目4项、重点项目3项,同时拥有2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已形成了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合理、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团队。中心以项目研究为契机进行团队建设,凝练了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转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转型、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转型等特色研究方向。最后,张宝明介绍了中心长远规划和具体建设举措。
评审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别给予指导和建议。评审组一行还实地考察了中心下属的四个研究所及学院资料室所藏近代报刊资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文献资料。考察中,专家组对我校近现代史研究团队近五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反馈座谈会上,郑永扣代表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前期的建设工作。他表示,“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学术方向明确,问题意识强烈;学术队伍整齐,人员结构合理;学术成果丰硕,研究基础坚实;学校支持有力,学术资源丰富;发展规划可行,目标措施具体。专家组一致同意向教育厅推荐“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为河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同时,专家组也为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
张宝明代表研究中心对专家组的褒奖和肯定以及反馈意见表示感谢。专家组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是对研究中心的一种鞭策和鼓励,更为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理清了思路,拓宽了视野。
历史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礼刚代表学院发言。他表示,专家组到历史文化学院指导工作,是学院的大事、喜事,是近代史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和新的起点。历史文化学院作为依托单位,一定会做好保障工作。在人才引进、队伍建设等方面为研究中心提供切实便利,绝不辜负教育厅领导和各位专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