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袁宝华与河南大学(摘自2002.10.25光明报)

作者:刘卫东   来自:(摘自2002.10.25光明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   

袁宝华1916年生于河南省南召县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民主思想的启蒙使他在儿童时代就追求进步,渴望光明;家中丰富的藏书,又使他初步认识了古今哲人,饱览了中外名著。这些都给他以深刻的启迪。
  1931年秋,袁宝华考入河南大学预科。在有着爱国主义传统的河南最高学府,这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入校仅一个月,就以他独特的成熟和坚强的信念参加了共青团。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河南省会开封抗日救亡运动更是此起彼伏、怒潮滚滚。年仅15岁的袁宝华对国土沦丧痛不欲生,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中。他率先参加河南大学抗日救国会,成为该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进步教授嵇文甫、王毅斋多次在讲坛上发表激昂慷慨的演说,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也更坚定了他所选择的革命道路。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他带头节衣缩食捐款捐物慰劳十九路军抗战将士,并和社会学系三年级学生康午生(即王国权)一起,发起组织“反帝读书会”,秘密印发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红军战斗捷报,宣传中共抗日主张,鼓舞河大师生进一步掀起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1933年,他又和进步学生一起支持嵇文甫、王毅斋先生,发动爱国教授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呼吁集体签名拥护宋庆龄提出的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对日作战六条纲领。河南大学教授有50余人在请愿书上签名,占当时教授总数的98%。师生群情激昂,同仇敌忾,决心与日本帝国主义战斗到底,引起河南教育界的强烈反响。
  1934年,袁宝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经济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积极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华北自治”,坚决要求政府抗日雪耻。1936年9月,他再度来到母校河南大学经济系四年级借读。1937年11月,河南大学胡得龙、袁宝华带领王锡璋等一部分中共党员赴南召县,胡得龙任中共南召县委书记,党吉臣任组织部长,以袁宝华、王锡璋、张了且、顾雅亭等河南大学同学为基本力量,组织了“南召抗敌自卫团”战地服务团,建立抗日武装,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南召县李青店当时被誉为“小延安”。从此,袁宝华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历任中共南召县委书记、南阳地委委员和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而立之年的袁宝华以全副精力投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继担任重工业部钢铁局副局长、基本建设局局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物资总局局长、国家物资管理部部长。粉碎“四人帮”后,袁宝华先后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袁宝华呕心沥血,操劳国事,为人民作出很大贡献,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实际及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在《袁宝华访谈录》(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出版)和《袁宝华经济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两书中,集中反映和充分体现了袁宝华的经济思想和工作特色。
  袁宝华今年已85岁高龄,至今仍然担任河南大学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时刻关心河南大学的教育。20世纪80年代他在国务活动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曾两次亲临母校河南大学视察。1992年,河南大学庆祝建校80周年时,他曾欣然命笔,写下了苍劲有力的题词:“华年似流水,俯仰已白头。犹念化雨时,峥嵘岁月稠。有负桃李教,愧贻蒲柳羞。入梦塔影秀,犹念校景幽。难逢旧朋聚,喜从故园游。经营八十载,壮志展宏猷。任重征途远,明朝更风流。”2002年7月他对前往看望他的河南大学领导同志说:“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而且应有危机感。河南大学应为河南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