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大河报》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培养有思想的领袖青年

作者:记者 何晖 实习生 荣萍萍 文 李康 摄影   来自:2013年06月17日 《大河报》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王宏宇  

阅读提示 | 院长、党委书记、大学校长;厅长、市长、市委书记;省长、部长……一个年级206名学子中,出了37名厅级干部,87名处级干部,剩余82人大部分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根出河南大学政教系的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被外界惊呼为出领导干部、出管理人才的沃土。记者采访发现:像所有高端游戏都有攻略一样,河大“出栋梁”、“出大师”也有秘籍。

精雕细琢,1.5位老师带一个学生,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从政

政教系被称“领导系”,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从政

“我们培养的就是‘精英’,从这里出去,他可能进‘智库’当‘幕僚’(注:这是欧美国家的表述,国内的称呼则是‘领导干部’、‘管理人才’)。如果一生只想‘做一头快乐的猪’,哲管院不适合他……”4月26日,河大哲管院教授郑慧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事实上,自1960年至今,已有近万名学子在这里实现了从政、从教、从研之梦。像无数个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者一样,他们最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根出河南大学政教系的河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被外界惊呼为 “出栋梁”、“出大师”的沃土。

据该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兴茂教授介绍:政教系又被称为“领导系”。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入读河大。河南省境内,从河大哲管院毕业的学子一半从政,十分之一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仅地厅级领导就在百人以上。

最典型的有77、78两届学子,78届共有206人,其中37人后来成为厅级干部,87人成为处级干部,而其余的82人大部分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其他年级也诞生了不少精英,省内多所高校的书记、校长、院长出自河大。如河南农大党委书记程传兴、河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建中、郑州轻工业学院院长剧乂文、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时明德、商丘工学院院长李纪轩等。此外,还出了多位厅级官员,路国贤是原焦作市委书记,李庆贵是新乡市委书记。还有多个省级干部:毛万春、孔玉芳、刘怀廉、张广智、靳绥东、张述元……”张兴茂说。

精雕细琢为“小众”,1.5位老师带一个学生

早期在河大哲管院前身任教的冯友兰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金鉴是蜚声国际的行政学泰斗,被誉为“中国行政学之父”。而逻辑学“三马”之一的马佩老教授是我国逻辑学界著名学者,至今虽已84岁高龄仍笔耕不辍。

1927年延续至今的学术传统,虽屡经院系分合,仍生生不息,深刻影响着现今的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河大走出去的学生,他们思维缜密,能担当大任。在学生入校时,学院就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先人一步’。”已经离休多年的老院长王天文说。

在今天大众化的功利教育背景下,坚守面对小众的精品教育是哲管院秉承的思路。以哲学系为例,每年只招20人,在国外一些知名大学,这个专业每年也只招3~5人,不会超过10个。哲学就是精英教育,面对的就是那些志存高远,有治国理想,甘于因求知而固守清贫,愿意为谋求人类幸福奉献毕生的智者。

“铁塔牌”(社会对河大毕业生的称呼)比较实用,这是政界和学界一直以来的共识。

“在哲学系,全院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于一人,1.5个副教授、教授精雕细琢一个学生。”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庞洪铸告诉记者:河南大学有11 个研究型学院,哲管院便是其中之一。学院与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和科研院所都有紧密合作,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翻译局、北京大学、日本一桥大学等。“举办和承办重量级学术论坛的频率很高,这会大大开启学生的心智、拓宽学生的视野,比任何课堂的答疑解惑都来得直接……”

思想口才都不缺,总是哲管院的学生脱颖而出

河大哲管院,之前叫河大政教系,2002年4月9日启用现名。学院在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管理诸专业上积深蓄厚。今天河大的经济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均是从此分离。

此后虽一分再分,但也折枝为林成就了河大经、法、商、管等诸专业。历史上的政教系曾拥有周守正、马佩、吴祖谋、侯恒、貊琦、黄魁吾、张浩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学术影响的知名学者。

近年来,著作等身的张曙光以及长江学者杨光斌也已成当代中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学术声誉,学界极具前沿性的学术理论和前瞻性的学术观点多出自他们。

2012年12月,29岁的哲管院学子沙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3次华丽转身——在与全校30名团干部的公开竞聘中,她过关斩将荣膺校团委副书记。此前的2006年,她从哲管院本科毕业后以优异成绩成为该院研究生,2009年留校负责学生工作。去年12月,河大面向全校公开选拔学校团委副书记。“时刻准备着”的沙莎很快脱颖而出。

“有思想才有口才,从哲管院出去的学生,在极度渴求知识的同时,总想更自觉地肩负起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责任。”院党委书记王友成说。

从哲管院出去的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可能与专业无关,但他们的整体思维会非常好,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非常强。“哲管院多是小班化教学,学科设置也很具兼容性和交叉性。”院长张兴茂说。

学院提倡学生跨专业选修课,并为学生攻读双学位提供一切便利。

绿色通道,“挑战杯”直通硕士

在哲管院,“挑战杯”可直通硕士——这是一项旨在激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并迅速成才的制度。去年10月,主修行政管理专业的女生曾双双等人仅仅因拿到了“挑战杯”的二等奖便被推荐免试入读研究生。

这个令无数学子艳羡的政策背后,是7 个哲管院学子的团队奉献。

2009年,一份题为《社会分化与城市低层群体的生存空间——基于对开封市人力三轮车夫生存现状的调查》,获得第11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一等奖。这份全文长达10万字共计6大章节的调查报告以“善治”为出发点对开封市人力三轮车废存之争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份调查报告出自符雨龙等7 个刚入校一年多的学子之手。2008年8月,7 个人分成三个小队过了一个不要命的暑假。他们设计了4套227道题的问卷,对整个开封市4300多辆有牌照的人力车和六七万辆无牌照的电动三轮车,以滚雪球的方式进行了长达一个半月的调查。

当年的河大学术节,该报告因开创了社会实践的新模板被评为一等奖,同年12月的全国“挑战杯”决赛中又夺得一等奖。

“入学培养1~3年,第四年也许才刚刚有‘挑战’的资格和勇气。”这条捷径在符雨龙等人看来却并不好走,唯勤,唯忍。他告诫学弟学妹,在校几年,应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做一次志愿者,参加一个社团组织并试图做一次领袖。“这会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人。”

考公务员,盖过社会上的“包过班”

“在河大,学术就是‘时尚’。”副院长庞洪铸教授认为,思维是训练出来的,与性格和性别无关。连续多年,河南省“挑战杯”的一等奖都被河大学子捧走。“挑战杯”像把尺子,量出了高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长短。这种育人机制使动口与动手“两层皮”彻底实现无缝对接,培养的学生不再高分低能。

大学生学术节是河大的大型系列学术交流活动,自2004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一直由哲管院承办。有人说,大学生学术节就是“挑战杯”的热身。每届学术节都会有8~12场学术报告,5~8场学术沙龙。那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的资深教授、相关领域专家、卓越行政工作者以及考研、考公务员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会向在校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针对每届学生的去向,院长张兴茂说,“三分之一考研,三分之一从政,三分之一自主就业或创业”,但历届参加国家、省级“挑战杯”竞赛的学生,应届考研、就业率都达到了100%。

在哲管院,学生考公务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系统的知识技能,二是丰富的实践经验。“社会上任何一个所谓‘包过班’、‘顶级班’无法比。”

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管理部门的技术官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在化解社会矛盾、处置公共事件,危机公关时,比其他学院的学生更显从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