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江陵殇

作者:陈亚玲 来源:河南大学报 已访问:责任编辑:万合利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初一,天现日食。此时,一代权臣高欢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日食之时,他悲怆地感慨:“日食岂为我哉?死亦何恨!”几天后,他就带着无尽的遗憾,溘然长逝于晋阳。高欢想不到的是,他的死不仅引发了一场动乱,也间接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高欢死后第五天,与他的继任者高澄早已不合的大将———专制河南十四年的侯景,就趁机举起了反旗。在高澄当机立断的雷霆之势下,侯景节节败退,不得已向南梁的统治者梁武帝萧衍请求归降。

而此时的萧衍,年老昏聩,早没了即位之初的干练有为,不切实际地抱着统一天下的美梦。贪图侯景手中大片领土的萧衍,不顾大臣们的劝说,接纳了侯景的请降,并派出自己的侄子贞阳侯萧渊明前去接应侯景。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萧渊明大败,并被俘到东魏都城邺城。此后,高澄施反间计,使得已经降梁的侯景于548年正月在南梁造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时,南梁的统治者各怀鬼胎,统领军队却不勤王,导致台城被破,梁武帝饿死。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梁武帝的子孙们又大打出手,直至梁武帝七子湘东王萧绎灭掉了对自己有威胁的兄弟子侄后,南梁才在552年恢复平静。

平定侯景之乱后,萧绎登基。随之,恋旧的萧绎将国都从建康迁至自己的大本营江陵。鉴于侯景之乱时建康的图书被大量焚毁,他在迁都的同时,将建康宫中文德殿里保存完好的数万卷藏书一并运至江陵。

然而,南梁并没有像预料中的继续兴盛。由于统治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和互相厮杀,与萧绎有杀兄之仇的侄子萧詧,不惜借助敌国西魏的军力来攻击萧绎。与萧绎早有领土纠纷的西魏权臣宇文泰,得知萧詧的求助,佯为答应。

宇文泰和心腹将领于谨在制定灭梁的策略时,考虑到萧绎可能有的三种应对策略:

一、耀兵汉沔,席卷渡江,还都建康,乃是上策;二、退保子城,峻其陴堞,以待援至,乃是中策;三、据守江陵,乃是下策。

然而,宇文泰和于谨断定才华有余但懦而无谋的萧绎必用下策。经过周密部署,554年九月,西魏大将于谨领军五万,千里奔袭,直逼江陵。十一月,萧绎败局已定。

江陵南城已陷,无力回天的萧绎决定投降。在决定开城投降前,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来到东阁竹殿,命舍人高善宝尽烧宫中所藏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又用宝剑狂砍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冲天火光,夹杂着寒冬飘落雪花的呛人烟雾,无尽的文化典籍就此付之一炬。

西魏军队进城后,在废墟中捡拾整理所得的图书仅有四千余卷,远不足藏书的零头。直至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北方,两国所有的图书相加,除去复本也不过一万五千余卷,勉强到毁于江陵的藏书之十分之一。然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魏权臣宇文泰虽是鲜卑人,却深受汉文化影响,断不会在城破后做出焚书的疯狂举动。江陵十四万卷的图书,竟然毁在了酷爱书籍的汉人皇帝萧绎之手。

有人追问被俘虏后的萧绎,为何要焚毁那些藏书。他说:“读书万卷,尚有今日,是以焚之!”

隋朝建立后,秘书监牛弘在总结前代图书的损毁往事时,提出了著名的“书五厄”:秦始皇焚书、王莽之乱、献帝西迁、西晋惠怀之乱、侯景之乱和周师入郢。但这“五厄”中,最让人痛惜的就是江陵焚书,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重大损失,却在统治者的一念之间,化为了灰烬。

很多年来,每当人们提起三萧父子,都会谈起他们耀眼的文学成就。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倾心于文化学识的文化家族,就是醉心于文化的萧绎,令人点起了江陵的大火,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留下了永远的江陵殇。(文学院2014级)

上一条:师 表
下一条:鲁镇外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