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从父亲的一件珍藏品说起

作者:张宏锦 张宏改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父亲张静吾1918年毕业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之后,即走向上海同济医工专科学校(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前身)学习,并且踏上了留学东洋、西洋的道路,奠定了他一生与河南大学割舍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一 张静吾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证

斗转星移,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毕业证一直被我父亲珍藏,而现在由我们后人保存。它不是一般的毕业证,它见证了河南大学的历史、前身和后世缘缘不断的关联。


王学春馆长讲张静吾毕业证书

维基百科是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位于河南开封河南贡院旧址的一所培养留学生为目的之预备学校,教学内容以英文、德文、法文为主。由河南当地教育官员和教育界人士于1912年春上书河南当局、提议办学,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知消息后予以支持,1912年9月下旬正式开学,至1923年被新成立的中州大学所取代”。

父亲在《九十年沧桑》回忆录里曾陈述,该校创办于1912年,学制为五年,学制之所以比同类学校多一年是准备毕业后能直接入欧美各国大学学习。父亲于1913年考入该校德文班。最后的英文班还未毕业学校即改为中州大学,1927年又改名为河南中山大学,至1942年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所以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实为河南大学之前身。学校老师多为河南名流,如史地老师王人杰,十六岁即考中举人,德文老师吴肃,固始县吴状元后代,数学老师郑琴堂,国文老师陈今晴等,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预科学校初期校长为林伯襄,王抟沙先生也曾参与筹办学校。德文班升入二年级后,学校又请了由德回国的杨丙辰及德国人倪福灡女士,还聘请了林郭迈、邵特等,史地理化皆用外文原版书。办德文班在河南是首次,教材奇缺,困难重重,幸亏有几位德国老师及林校长的苦心经营。林校长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甚严,学生均住校,每周只星期日准许外出。新生入学三个月后举行甄别考试,及格者继续学习,否则退学,学校要求之严由此可知。这种学校只有在河南办了一所,除了北京清华学校、上海南洋公学外,别省未闻有此类学校之设立,有人说这与袁世凯是河南人有关。

图二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16年通讯录

父亲的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证上名为张凝,字静吾,因上世纪三十年代河南大学校长张仲鲁先生聘父亲为教授兼院长,聘书上写的名字是“张静吾”,此后父亲即以字行(见《九十年沧桑》一书)。

父亲的一生历经坎坷,阅历丰富。1919 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医专留学并参加东京留学生举办的支持北京五四运动,因不愿屈忍日人的歧视,愤然离开日本回国,到上海同济大学医学基础部插班学习。1922 年父亲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医,结识了房师亮、武剑西、孙炳文、邓演达、徐冰、朱德、利瓦伊汉、朱家骅等,积极参与组织大游行并发表演讲支持国内的五卅运动。1926 年获德国国家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北伐战争。

图三 张静吾(第二排右五)留学德国期间与朱德(前排右四)等人合影

图四 张静吾1926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毕业证

1927年父亲在开封时亲自向中山大学校长凌济东提议,之后又多次向省政府力陈在河南开办西医教育之必要,终于在1928年建立了河南大学医学院,开创了河南西医教育之先河。此时父亲在北京德国医院任唯一中国医生。1931年到河北医学院任教,开始了他的医学教育之路。1934 年父亲受聘任河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院长,之后受聘到同济大学医学院任教,离开河南。抗日战争8.13开战后,从东北至淞沪,父亲深感军医人员匮乏,专赴南京向军医署署长张建(父亲德国留学同学)提议军医署令各医学院承办重伤医院,以增加战时救死扶伤之力量,这个建议即被张建采用。1937 年父亲被任国民政府第一和第五重伤医院院长。1940年应张建之邀任贵州安顺军医学校(国防医学院前身)内科总教官兼附属医院院长。1943年应河南大学医学院殷切邀请,辞去贵州安顺军医学校职务,二次回归河南大学医学院(见聘书),任教授兼院长。

图五 国立河南大学1944年聘张静吾为教授、医学院院长聘书

当时河南大学处于流亡豫西嵩县办学期间,教学条件差,生活极其艰难。父亲不辞劳苦,一方面带领师生振奋精神搞好教学,另一方面终日亲自为求诊者治疗,甚至在汽灯下为患者做外科手术。1944年5月,日军突然侵入嵩县潭头,当时父亲正给学生教课,来不及撤退,十几名师生被日本人杀害,父亲的前妻吴芝蕙惨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下,堂兄张宏中也被日本人刺成重伤,父亲在被日本人抓去的路上,宁死不做亡国奴,趁日本人不注意纵身跳入山沟,被山中树枝挡住,后为百姓搭救,虎口余生。这是历史上震惊全国的“河南大学潭头血案”。

1948年河南大学在苏州办学期间,由于校长姚从吾辞职,学校不得不临时成立三人领导小组,父亲和郝像吾、马非百一起稳定了局面,使得河南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得以正常进行。1950 年中央政府任命父亲为河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解放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河南大学医学院急需师资人才,父亲亲自到江西,上海,南通等地招揽十多位高级教授和专家到河南大学医学院工作,为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和医学发提供了坚实的师资力量。1956年河南大学医学院筹备迁往郑州,父亲邀请留德博士高级工程师李赋都一起设计病房大楼,他参考了当时国内外医院设计特点,做出集中式设计,并获得全国医学院的优秀设计奖。1956 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父亲为河南医学院副院长。

回顾河南大学医学院的发展和父亲的阅历,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都凝聚着父亲的心血与付出,并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父亲的命运和一生都与河南医学院息息相关,为医学院的发展呕心沥血。鉴于父亲对河南医学院的贡献,2018年为纪念河南医学院建院90周年,在行政大楼前树立了张静吾的大理石塑像,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开拓进取。

图六 张静吾塑像

1979年后,父亲当选为河南省政协常委、民盟河南省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等职,以八旬高龄继续为医学事业做贡献。1998年,父亲因病去世,享年98岁。

图七 1956年周恩来总理签发的聘书

一百余年来,岁月沧桑,历经磨难,曾经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现河南大学巍然屹立于滔滔黄河之滨,古都汴粱东京,竞争于新时代的世界著名大学之林,那斑驳脱落风韵犹存的一百余年的贡院碑和河南大学校舍总使人萦怀,闪烁在眼帘,难以忘怀⋯⋯

图八 张静吾先生九十岁依然投身于教学、科研工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