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予见吾校

作者:胡慧前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予见青砖绿瓦无言,却见证河大百年;予见先生明德之风,书育了莘莘学子;予见吾校致于办学,成就豫中双一流;予见吾之荣幸,猗欤吾校,猗欤吾校!

遇见河大———百年风物沁心脾己亥初遇,感乍见之惊鸿;庚子再逢,慨久处之荣幸。明伦街85号的来信,是遇见的开始。

历史无言,我们不妨打开这封存百年记忆的木匣,看百年的记忆注入黑白映像。一帧帧画面在眼前划过,一百一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河大是存在于现实与未来的彩色。捡起秋日博雅路上飘落的银杏,感受傍晚大礼堂前温凉的微风,捕捉清晨贡院碑上掠过的光影,听见铁塔风铃与琴键楼乐音交互吟唱,日升日落,春夏秋冬,百年风物始终在这里,细数“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里蕴含的光阴。

这里,是许多人的心之所向。这里,是许多人梦开始的地方。如果说学子求学是一次离家的远行,那么当踏进这片土地开始,便有了心有归处般的踏实。历史赋予这所百年名校朴实敦厚的气息,百年风物沁润着你的心脾,她仿佛在呼唤着你的乳名,抚慰着你不安的心灵。于是,四年的求学之路开启;于是,你可以沉下来,遨游书海钻研学术,也可以奔上去,奋力一搏成就理想;于是,你可以尽情充实自己磨练自己,四年之行有为有成。你从不会孤独,因为她用自己的百年陪伴着你的四年,这是遇见,也是久别重逢。即使数十年后,再踏上这片土地,忘不了的仍是那一曲嵩岳苍苍,河水泱泱。

育现河大———师风师品谱明德如亲似友,教以谆谆之言;耕耘杏坛,数语浓抹一生。先生之风,明德儒雅,润物细无声。

先生言史,便带我们追溯历史长河里一节一点,展望他日华夏盛象;先生说文,便执砚挥笔中华五千年的横竖撇捺,畅想文明之火点亮;先生谈政,便激励我们持赤子初心传今朝使命,赴新时代追梦路上;先生讲地,便抬手抚触横纬竖经刻画一土一疆,泱泱大国映于心上;先生研于科技,便有万象更“新”,传教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更求新发展、新突破、新成就。

手中的一书一尺,代表着他们一立一生的选择,他们用教书育人寥寥几笔刻画了自己的寒来暑往。手中的粉笔头变成了翻页笔,背后的旧黑板变成了崭新的多媒体,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们以师者之身,诉春秋之衷肠,释冬夏之怅惋,更以育人之名,燃黑夜之微光,度白昼之悠长。尚学楼里的谆谆教诲在耳在心,明德之风吹过,于是我们便也有了求学路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心和勇气。豫荐河大———庭阶玉树出汴京定于豫北中原,立于八朝古都,且让我们用一分二十四格的片刻定格民国元年九月二十五日国立河南大学始建的那一瞬间。

如果说,青年一代是民族的希望,那么一百一十年来,无数青年以寒窗博锦程,从河南大学走出时,也必定有着为国家和民族发光发热的志气。他们铭记先达鸿儒之理想,以翰林文墨凝砚落笔,纸上万物生芳;他们彻夜点灯,或以微针,或以柳叶之刀,起沉疴、医宿疾,有着移花接木的能力,有着追星逐月的坚持,只愿所遇之人皆安康;他们昂首高呼“公理之下,正义不朽”,在大千世界中架起一杆秤,把正义看作最大的砝码,永远为之倾倒;他们低头沉吟心中的主义,踏过旧日足迹,执科学之剑奋力向前,将身体里每一个分子都看作宇宙,在光影交错中描摹心底的波澜壮阔;他们探寻世界的焦点,以纸为媒,寄予群众与时代,刻画历史与未来,一颜一色,百心千意,勾兑出四方明月;他们更有雄心壮志,在日与月的交替中,以一眶热泪,坚守着将天堑变通途的理想。

回首溯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的铁塔牌学子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用半生所学搭筑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无论成名与否,铭刻心底的是问心无愧。于是,千万学子践于华夏,成就今日豫中荐河大!欲践河大———力学笃行挽乾坤何谓理想?何谓志向?何谓远方?

我想,在每一个河大学子心中,它来自“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继往开来扬辉光”的历史召唤,它是对“受光于庭户照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景仰,它承载“民主是式,科学允张”的热血与期望。从昔日到今时,我们用一支笔写下千千万万个梦想,也写下了千千万万个自己。来到河南大学,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可以在百年风物的沁润下沉心静气,可以在明德之师的言传身教中探索真理,可以在逸夫馆内捕捉知识存留的痕迹。我们相信“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于是在这段无名之辈的岁月里不停找寻自我,在成功与失败中不断蜕变重生。

当时光的坐标轴无限延长,我们回首虚空,发现在逐梦这条道路上,我们永远都是赶路人。今日有幸以青春之理想践于河大,更将坚定力行笃学的信念,将慵懒沉迷和止步不前归还给过去,点燃属于自己的那把炬火,也定当唤起“胸中有丘壑,立马镇山河”的勇气来!彼方尚有荣光在,更慨今日少年青!

抚一砖、触一瓦,纹路上流淌的是百年风物留存的记忆;执一书、立三尺,耳边回响的是先生不知疲倦的教导;驻百年、双一流,华夏大地从不缺杰出的铁塔牌学子;岁十八、四年路,求知索识力行笃学你我皆在奔梦路上。

当岁月之羽拂过时间之流,一晃一百一十年倏忽而逝,河南大学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看遍了百年来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此刻,她正以它浓厚的历史底蕴,书写着属于她的时代篇章,她在和未来的约定上,盖下一枚鲜红的印章。(作者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