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清婉巾帼 照耀后世

作者:于 云 刘欣瑜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段优美的词句不仅仅是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红遍大江南北的主题曲歌词,更是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之手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北宋,卒于南宋,经历过恩爱美好的伉俪之情,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流离生活,也经历过宁静漂泊的晚年时光。她的人生阅历使她的情感饱满而丰富,使她的思想坚韧而超脱。作为一名动荡时代的巾帼词人,李清照的词辞清秀婉约,却也浓情深筑,昂扬着一股以天下为己任的浩然正气,照耀后世。

桃李年华 琴瑟和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所谓“少女心事总是诗”,李清照透过《点绛唇·蹴罢秋千》这首小词表露了她春心萌动的少女心事。就在这倚门回首的瞬间,李清照邂逅了生命中的美好。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的三公子,二人的结合亦可称门当户对。更可贵的是,二人志趣相投,才情相配,郎情妾意,惺惺相惜。公元1101年,芳龄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二人琴瑟和弦,恩爱美满,共享人世繁华,度过了一段幸福和乐的美好时光。然而,由于赵明诚求学太学,而后出仕为官,李清照常为相思所苦。宋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这种相思之情的生动写照。九九重阳,正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候,新婚燕尔的李清照却孤身一人,于是写下这首词寄给远方的良人。词中,李清照娓娓道来,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意悠转,细腻缠绵。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趣事。丈夫赵明诚细细品读妻子的词后,感其情,叹其才,立誓创作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创作了五十余首词,并将此词放入其中,请其好友品评,好友只道:“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自叹不如。

而赵明诚志在金石文字,大家美文。李清照便协助丈夫整理古籍、搜集字画、撰写《金石录》。李清照心疼丈夫,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赵明诚的爱好,夫妻二人就这样共研学问,相互扶持,伉俪之情更加笃挚。赵明诚还曾写过“归去来兮,真堪偕隐”这样的句子来赞美李清照。

只是好景不长,李赵两家因朝廷内部党争接连遭祸,无奈之下,二人只得回到青州老家。二人在此处时常相伴踏雪,品茗阅画,度过了一段安稳平静的时光。

不惑之年 山河飘摇李清照44岁时,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山河动荡,风雨飘摇,李清照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夏日绝句》成为了千古绝唱,向世人诉说着:李清照不仅有浓浓婉约意,更有拳拳爱国情。“靖康之变”不仅结束了鼎盛两百余年的北宋王朝,也成了李清照命运的转折点。此后,种种灾难便接踵而至。故土满目疮痍,一片混乱,李清照不得不一路南下,只身前往江宁追随国君,南渡与丈夫团聚。稍稍安定的生活让身心俱疲的李清照感到一丝宽慰。只是对国家的忧思始终萦绕于心,不能释怀。公元1129年,赵明诚赴任湖州,因突发急病,卒于建康。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清照悲不自胜,备受打击,大病一场。

至亲离世、文物散失、国破家亡以及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让李清照悲痛不已。遇人不淑和离异下狱的灾难更是让她痛苦不堪。又是清秋冷时节,李清照孤苦伶仃,孤身一人,没有亲人相陪,没有丈夫相伴,只有一方小院和瑟瑟秋风,她心境悲凉,作下《声声慢·寻寻觅觅》此词,吟出了孤苦凄惨的浓重哀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古稀之秋 宁静致远公元1155年,一代才女李清照孑然一身地在西湖边凄凉而终,屋内箜篌依旧,她缓缓闭上了眼睛,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结束了坎坷多舛的一生。或许在世人眼中,《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李清照晚年凄苦悲凉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字一泪地写下人生的孤独苦闷和孀居的闺情闺怨。然而,多年的背井离乡,乱世寡居,贫困忧苦,流徙漂泊,种种不幸的际遇都没有打倒已至暮年的李清照,她没有选择消沉,而是选择勇敢地振作起来,不为苦痛所累,以宁静致远的心态度过余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年至古稀的李清照殚精竭虑,日夜编纂书籍《金石录》,留下千古流传的《金石录后序》,完成丈夫赵明诚未竟之功。兵荒马乱的年代,形势愈发危急,金兵的横行肆虐使得国已不国、民不聊生,也激起了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她不再着眼于儿女情长。李清照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一改过去清新淡雅的词风,创作出一批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词作。在《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中,借“中州盛日,闺门多暇”与“如今憔悴,风鬟霜鬓”的今夕盛衰的鲜明对比,抒发自己的对国运不济的感慨,表达对南宋王朝统治者昏庸无能的不满愤恨之情。她以女子特有的婉约细腻填词,又在忧国忧民的情绪里增添些许男子气概,将国之兴衰感叹化进词中。

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评价李清照写道:“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巾帼不让须眉,是对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精到写照。回看李清照的一生,她在跌宕起伏的命运里,活出了最真挚的人生,这样一位兼备巾帼之贤淑和须眉之坚毅的女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董卿说:“为什么要读诗?因为诗词就在那里,生生不息千年。”李清照写下的无数名篇佳作不仅在宋史上曾灿烂一时,更会像明珠一般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任凭沧海桑田,仍照耀着后世人间。(作者于云系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欣瑜系外语学院2020级研究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