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资讯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作者: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适应能力下降,再加上学校人口密集,群体性居住,更容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增强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保障师生健康,现将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介绍如下: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肺炎。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长时间密闭空间气溶胶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二)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发病后出现呼吸困难、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三)治疗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根据氧饱和度,及时给予氧疗,中医药治疗可增强免疫力,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有继发细菌感染时,用抗菌药物。

(四)预防

1.控制传染源: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严格入口监测、排查,及时发现,严防输入。

(2)日常自我监测:体温大于37.3℃或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

2.切断传播途径:

(1)戴口罩:阻挡病毒经口鼻进入体内。

(2)勤洗手:清除手上的致病物。

(3)勤通风: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有条件者亦可紫外线消毒,每日一次,在无人进行。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

(5)日常用具如毛巾、餐具、钥匙、手机等要及时清洁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1)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增强免疫力。

(3)不去人口密集场所,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4)远离野生动物等,避免与动物传染源接触。

二、肺结核

(一)概述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侵犯肺脏引发的肺部慢性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道传播为主,患者咳嗽、打喷嚏排出的结核杆菌悬浮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杆菌的空气可导致感染,痰干燥后其中的结核杆菌也可随尘埃悬浮于空气中,吸入造成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二)临床表现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少量咯血。多数患者无显著症状,经X线健康体检时偶被发现。

1.全身症状:长期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盗汗(夜间出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发热为肺结核最常见的全身性症状,常提示结核病的活动。

2. 呼吸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及胸痛等。咳嗽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通常咳嗽轻微,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在发生细菌感染时痰呈脓性。约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

(四)治疗

肺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化学药物治疗是控制疾病、防止传播的主要手段。

1.药物治疗

(1)常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

(2)用药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①早期 一旦发现和确诊,要立即给药治疗。

②联合 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③适量 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确定不同给药剂量。

④规律 必须严格按照治疗方案用药,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停药。

⑤全程 必须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疗程坚持满疗程服药。

2.对症治疗

(1)休息与饮食

①休息可减少体力消耗,减少肺的活动,当中毒症状明显或合并咳血时应卧床休息。

②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蔬菜等,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咳嗽加重,结核病患者应戒酒,以免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饮酒还有引发咯血的可能。

(2)对症处理

①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给予小剂量解热镇痛药。

②大咯血时采取头低足高位,头颈尽量伸直,促使血块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咳嗽患者适当给予止咳祛痰剂,减轻咳嗽。

3.手术治疗

①正规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痰菌仍阳性的干酪样病灶、厚壁空洞。

②单侧肺毁损、管腔狭窄伴远端肺不张;

③反复多量咯血不能控制者。

(五)预防

1.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2.切断传播途径

(1)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

(2)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纸掩住口鼻,痰应吐纸上用火焚烧,或吐在有消毒液的痰杯内。

(3)患者用过的餐具应煮沸5分钟后再洗涤。

(4)患者用过的被褥、书籍应在强烈日光下爆晒2小时。

(5)室内隔日用15瓦紫外线灯照射2小时。

3.保护易感人群

(1)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

(2)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不去人口密集场所,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三、流行性感冒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及接触传播,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排出。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病毒缺乏免疫力,如不及时控制可引起爆发性大流行,一般好发于秋冬季节。

(二)临床表现

1.典型流感:起病急,随即出现乏力、高热、寒战、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伴或不伴流涕、咽痛、干咳、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咳嗽和乏力可持续数周。

2.轻型流感:起病急,轻或中度发热,全身及呼吸道症状轻,通常2-3天内自愈。

3.肺炎型流感:肺炎型流感多发生于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起初类似典型流感症状,一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

(三)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

2.对症治疗:高热者给予解热镇痛药,必要时使用止咳祛痰药。

3.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排毒量,缩短病程,但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易产生耐药性。奥司他韦能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抑制病毒释放、减少病毒传播。

(四)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1)早期发现患者、及早给予治疗。

(2)一旦确诊要给予呼吸道隔离,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外出要戴口罩,隔离时间为一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2.切断传播途径

(1)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大型集会等集体活动,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2)注意开窗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流感患者的用具和分泌物要使用消毒剂给予消毒。

3.保护易感者

(1)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平时多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水痘

(一)概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从疱疹出现前1-2天至疱疹完全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好发于冬春季节。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部分病毒可潜伏于神经细胞内,多年后复发出现带状疱疹。

(二)临床表现

1.前驱期: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年长儿童或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

2.出疹期: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和头部,然后延及面部及四肢,红色斑疹或丘疹分批出现,迅速发展为清亮、如露水珠状小水泡,继而疱液变浑浊,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主要分布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部分患者疱疹可出现于口腔、咽喉、眼结膜和外阴等处,破溃后形成溃疡。同一部位可同时出现斑疹、丘疹、水泡和结痂,又称四世同堂。水痘多为自限性,10天左右自愈,儿童全身症状和皮疹均较轻,成人症状较重,易并发肺炎。

(三)治疗

1.一般治疗:发热期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注意补充水分。

2.对症治疗: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挠抓疱疹处以免继发感染。皮肤痛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疱疹破溃后可涂甲紫或抗生素软膏。

3.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是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抗病毒药。

4.并发症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及早用抗菌药物,水痘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索。

(四)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和手套。

2.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魄,避免过于劳累。

3.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整洁。

4.流行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也不去患病学生宿舍串门。

5.对患病学生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6.接触过病人的学生最好也要隔离观察3周。

7.体弱或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可接种水痘疫苗。

五、手足口病

(一)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染途径: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及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成年人较少。

(二)临床表现

1.普通型: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内液体较少。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型:少数(尤其3岁以下)病情进展迅速,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脑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后遗症。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挠抓破皮。

2.并发症治疗

(1)随时监测血压、血糖、血气分析、胸片;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时,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3)出现颅内压增高时,要及时处置。

(四)防控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返回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事物,不接触患者。

3.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家里要经常通风,做好家庭卫生,勤晒衣服、被褥。

5.每人对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校医院

2020年11月16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