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田培林:国立河南大学复校时期的校长

作者:杨凯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旭阳

田培林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辈、父辈都是县里的知名人士,扶危济困,兴修水利,率众抵御匪寇,乡人至今仍感念其德行,刻碑记述其事迹。

他少时读私塾,新学制提倡后,到开封读中学,1916年入北京大学研读哲学。纵观田培林先生的一生,除短时间从军、从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教育战线学习或工作。从他1920年当教师开始算起,到1971年退休为止,整整51年。所以说其青年从教,终身为师,一点也不为过。

由于日寇入侵开封使河南大学在外颠沛流离了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河大处于极其困难的流亡时期。1945年6月,在陕西宝鸡,国立河南大学校长张仲鲁辞职,由田培林继任校长。田培林为人精干热诚,处事敏锐果断,对河南教育贡献甚大。此时接掌河南大学,同学们无不兴奋称庆。到任伊始,田培林集合同学训话,宣布施教方针,同学们聆听之下,深深佩服其立论之正大,条理之分明,极为感动,掌声经久不息。田培林任河大校长后,不久,因西北农学院常常发生校产管理问题,兼任该院院长两个月,至抗战胜利后辞去该兼职。由于他与各方关系密切,使河南大学的经费困难得到缓解。同年8月,日寇投降,阔别家园多年的师生,久客思乡,归心似箭。田校长果断决定抓紧时间结束课程,期考结束后,学生便可自行编组返校。为解决返回开封的经费,田校长到西安冰窖巷公馆请求张钫帮忙。张钫责令河南省善后救济分署拨了一笔经费。当时交通困难,费尽周章,直到1945年10月底,学校才从宝鸡返回开封,河南大学8年的流亡生活从此结束。

复校前,田校长已事先安排先遣队回校主持接收工作,同时对破损的房屋进行修缮,添置教室课桌椅等必要的教学设施,并为宿舍、食堂等添置设备。1946年3月初,在和煦的春风中河大开学了。开学后,学生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注册、分配宿舍,人人激动不已;宽敞明亮的教室,4人一室的斋房,使同学们倍感舒适温馨。复校之后,因期望河南大学成为国内一所完备的大学,田培林先生一方面扩充校舍,一方面恢复抗战时期停办的法学院,任命王牧罕教授为院长。该院有教授12人,副教授2人,讲师及助教7人,学生470人;设法律、政治、经济3个系。1946年夏,田校长主持筹办工学院,将土木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合而为一,后又同张钫一起主持完成了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与工学院的合并工作,组建水利工程系,为国家培养水利工程技术人才。

复原后的河南大学占地近2000亩,校址分为四处:铁塔前校园(即今河大老校区)为校本部,亦称一院。二院在南关外干河沿的原农学院实习场,由农学院和后来创办的工学院共同使用。三院在繁塔寺院,原为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后改为河大农学院。此外,在寺后街设妇产科医院和医学院附属产校。复员后的河南大学规模扩大,招生人数增加,行政人员数量也有增加,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大体沿袭不变。共有文、理、法、医、农、工6个学院,15个学系,学生达2150余人,正副教授126人,讲师、助教110人,成为华北地区校园最大、院系最多的学校之一,具备了全科大学的规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河南大学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同时,田校长对教学工作展开了全面整顿。对教务、训导、总务三处进行调整。重新划分三个处的业务范围,增添工作人员,明确职责,提高效率。严格规定教师授课时间。即三长(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及各院院长每周授课至少3小时,系主任每周授课至少6小时,教员每周授课至少9小时。课时数与工资挂钩。调整各系教学计划。各系结合本系实际,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删减中学已开设科目及与本专业没有直接联系的基础科目,增设社会急需的课程。修订后的教学计划既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课程,又符合本校实际,切实可行。延聘名师任教,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沟通交流。加强学籍管理,严格考试制度。通过整顿,学校教学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田培林先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理论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实践家。在其主要著述《教育与文化》《教育学新论》《教育史》等论著中,他多从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论述教育,把教育理论升华到哲学和文化的上位层面。同时,他善于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家。田培林先生在教育实践中,成功推广“爱的教育”和“教育为人”等教育理念。他说:

“教育是为人的工作,到忘我无我的境界,教育者才能与历史文化合为一体。”他坚守这一教育理念,并率先垂范,以此来培养学生,在教育中彰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奉献价值,在教育实践中奉行“教育的爱”等教育公平思想,并亲自实践,以树立教育爱的典范。为了介绍中西学术思想,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田培林与董作宾(著名考古学家、甲骨文专家,河南大学杰出校友,1949年任台湾大学中国古文和历史学教授)两位先生创办了纯学术性刊物《大陆杂志》。该杂志刊登的文章具有较高水准,影响力很大。另外,田培林先生于1959年至1971年在第18届至29届(台湾)中国教育学会上当选为理事长,其平实稳健的领导作风受到广泛好评,对该学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河南大学档案馆馆员)

TOP